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在冀州区,“劳动教育课程”不止于“上”,在于“接地气”“沾泥土”,切实发挥劳动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和以劳育美,培养学生在出力流汗中的奋斗精神,在团队协作中的责任意识,让劳动教育成为补足实践育人“短板”,以劳动教育夯实立德树人之基。
强化劳动教育 课程实效化
冀州区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紧扣成长需求,梳理全面劳动清单。
冀州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强化学科融合:结合语文、综合实践、美术、科学等学科的教学,以劳动实践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目的,注重劳动技术教育与相关学科的整合。
区第三中学结合城镇学校特点:以“培养劳动素养、强化实践能力”为核心,构建“家校社协同”的劳动教育体系。课程每周固定1课时,由初中语文教师兼任,旨在通过“劳动实践+文化浸润”双轨模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劳动价值,在劳动成果中体验成长喜悦。
西王镇第三小学实行劳动清单动态管理:制定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类清单,分年级明确目标。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整理、衣物收纳、简单烹饪等;生产劳动依托校内种植基地,组织蔬菜种植、果树养护,并联合校外农场开展农事体验;服务性劳动涵盖校园值日、社区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责任感。清单每学期更新,通过家校平台指导家长协同落实,形成教育合力。
精心设计特色课程内容
各学校:
——把劳动教育与艺术、综合实践课程融合渗透,例如,依托冀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设剪纸、田园棉老粗布纺织等具有鲜明特色的劳动课程。
——积极建设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开设“蔬菜种子”“太空种子种植”“小麦的成长”“今天我是小厨师”等校本课程,让学生们在劳动中学习知识,体验劳动的快乐。
冀州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东校区:“责任田”承包制:创建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划分班级种植区,种植蔬菜、太空种子、中草药,记录生长过程并评比。
冀州区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融入非遗元素,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学校将冀州剪纸这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邀请剪纸艺人康晓燕走进课堂,为学生讲解剪纸文化,传授剪纸技巧。在“非遗剪纸进校园童心巧手谢师恩”活动中,学生精心创作剪纸作品,送给老师表达节日祝福,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培养了感恩之心和艺术素养。学校还开展剪纸装饰校园活动,让学生运用剪纸作品美化教室、走廊,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校内劳动实践基地
丰富校园劳动文化建设
各学校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元旦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主题教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综合实践等活动。
教室、厨房、菜地、社区……劳动教育处处可为,课堂形式灵活多样,只有紧密结合校园、家庭、社会等育人场域,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家校社联动 劳动融入日常生活
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各学校把劳动教育实践贯穿于整个学校生活,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校园保洁、花园除草、班务整理等实践活动。
冀州区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手工课: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各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我帮妈妈做家务”劳动实践活动,倡导广大青少年居家期间,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
区教育局联合各相关部门与学校组织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环境等劳动实践活动。学校、社区办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创建文明城市活动。
冀州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东校区:与殷庄合作,组织学生开展每周“小小楼街道”卫生治理活动。
冀州镇第六小学社区服务:组织公益植树、敬老院慰问、环保宣传等活动,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冀州区第三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走进公园、社区。
冀州区第四中学:走进社区、走进孙敬学堂。
周村镇中学:走进石与木艾草园。
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开展“劳动小能手”推选活动,发现、培树典型,全方位宣传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
——2024年春节期间,我区开展中小学春节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作品征集活动,评选出“年味”里的劳动美---美食篇10个作品、家务篇5个作品、年俗篇10个作品、亲情篇7个作品。
——2025年春节期间,以“家乡的春节”为主题,我区开展了中小学春节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作品征集活动,评选出优秀年俗活动:冀州区第四中学《剪窗花》、冀州职教中心《春节里的年画》和优秀传统美食:冀州职教中心《包饺子》。
冀州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东校区劳动技能大赛:每学期举办叠被子、叠衣服、系鞋带、整理书包等比赛,激发学生兴趣。
全区各学校积极探索“智慧劳育”以创新劳动、智慧劳动,提升劳动教育生命力,不断“上新”的劳动课程与实践,让孩子们越来越爱。
丰富实践场景开设“第二课堂” 打造学生成长乐园
冀州区第三幼儿园教育集团食育特色课程《DIY小萌厨》,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美食,在玩中学,学中玩、体验着不一样的“学习”。
门家庄学校的劳动基地,让学生们从开垦、松土到挖坑、播种、埋土,体验完整的花生种植过程。
冀州镇第六小学与冀州区第三中学手拉手共建:初中学生与小学生协助合作,参与劳动基地建设、垃圾分类管理等活动,携手共建美好校园。
冀州区第三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花盆种植”活动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们自备花盆,亲手播下种子、培育植物,在浇水、施肥、松土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成长与变化。
冀州区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充分盘活有限的种植空间,充分利用学校西侧花池,按照植物生长周期,有序组织学生开展种植劳动实践活动,实地观察植物生长进程,引导学生记录植物发芽、抽叶、开花等不同阶段的状态,深化对劳动过程的认识。
冀州区第三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开展亲近农耕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回归田野、挥洒勤劳的汗水,领悟“粒粒皆辛苦”的真谛。
强化保障 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各学校教师培训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劳动教养专业化水平,强化劳动教育的育人实效。
冀州区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积极开展“聚焦劳动育人建设劳动课程”专题研讨活动。在研讨活动中,大家围绕劳动课程的目标设定、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通过共同学习教师们深入了解劳动教育的最新政策和前沿理论;通过案例分享,教师们学习到了优秀的劳动教育教学经验;通过分组讨论,大家共同探讨解决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校还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开展劳动教育课题研究,撰写教学论文,探索创新劳动教育模式。通过这些活动,凝聚了各方共识,形成了推动劳动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河北省教育厅举办的2024年大中小学劳动技能竞赛中,冀州红军学校获三等奖;小寨乡第一小学、冀州区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西校区(冀州镇第一小学)获优秀奖。
下一步,冀州区各学校将继续丰富劳动教育内涵,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将劳动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劳动意识,提升劳动技能,养成劳动创造幸福的人生观、价值观赋能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