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 | 食品有意思 关于我们

江苏扬州:宝应县中小学“劳动教育月”活动展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07  来源:宝应教育
核心提示:我们将全景展现各校在场域建设、课程赋能、活动深耕等领域的生动探索,记录荷乡学子在劳动实践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的成长足迹。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实验小学、城北初级中学、氾水镇中心小学、城西实验学校初中部。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劳动教育方针,全县各校以“荷乡绽芳华劳动启新程”为行动号角,立足乡土特色,以劳动为支点撬动五育融合。我们将全景展现各校在场域建设、课程赋能、活动深耕等领域的生动探索,记录荷乡学子在劳动实践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的成长足迹。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实验小学、城北初级中学、氾水镇中心小学、城西实验学校初中部。
    实验小学
    01“课程赋能”
    学校立足学生发展规律及地域特色,构建"农事体验+生活技能"双线并行的劳动课程体系。低年级设置生活自理启蒙课程,通过衣物整理、个人卫生等训练培育劳动意识;中高年级实施分层教学,开设校园农事、家政实践、社区服务三大课程群,形成从自我服务到社会参与的成长链条。
    02“队伍建设”
    学校通过打造三维赋能体系,激活劳动教育队伍成长动能。一是建立“新秀—骨干—名师”三级成长通道,充分发挥学科工作坊在教师培育、活动开展、业务交流等方面的作用。二是形成“成学课堂”教研模式(素养对应+情境设计+问题驱动+活动支撑+评价引领)。每月固定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教研活动。三是创新“双导师制”(理论导师+实践导师),定期邀请省内知名劳动教育专家、行业工匠给我校老师进行专业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03“机制创新”
    学校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评价机制:推出劳动勋章晋级制度,依据学生劳动技能掌握、态度表现等,设置不同等级勋章,学生完成相应劳动任务即可晋级;实行劳动积分管理制度,为各项劳动任务赋予对应积分,学生凭借积分兑换学习用品、参与特色活动等;开展劳动之星评比表彰制度,每月评选劳动之星,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进行表扬,营造劳动光荣氛围。
    城北初级中学
    01“场域建设”
    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空地,科学规划劳动实践基地,根据教学需求和季节变化进行合理布局,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到多样化的劳动技能。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基地的播种、浇水、施肥、采摘等劳动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体魄,培养耐心和责任心。
    同时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劳动主题橱窗,采用生动的图文资料,展示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挥洒汗水的瞬间和劳动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02“协同育人”
    学校努力构建“家校社”协同劳动教育体系,与宝应县端正果业家庭农场共建校外实践基地。该蔬果园作为实践主阵地,开设农耕文化体验、作物种植实践、现代农业知识等特色课程。学校还邀请新时代农业创业者、果蔬园的经营者张端正先生走进校园,为学生们带来关于《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材料》的劳动知识讲座。学校同步打造亲子劳动教育品牌,定期组织“运河生态守护”主题实践:通过家长志愿者引领的环保志愿服务、蔬果种植亲子劳作等多元活动,构建家校共育场景。家长在运河畔与孩子协同劳动的过程中,既成为劳动教育的示范者,更通过汗水的交融实现代际情感升华,形成劳动育人的良性循环。
    氾水镇中心小学
    01“场域建设”
    学校将劳动教育贯穿校内外全过程。在校外实践方面,依托“氾水种植园”和“麦克农业合作社”两大基地,组织学生实地观摩农民翻地、播种、施肥等农事操作,学习农作物栽培与管理技术。校内实践则以“泛学菜园”为载体,通过班级责任田制度,让师生共同参与从种植到收获的完整农事体验。
    为深化劳动文化传承,学校充分利用主题研学场馆:“省思馆”通过农耕文化展陈与互动体验,引导学生感悟人文精神;“泛学劳作馆”集中展示传统农具沿革史,并设置手工艺制作体验区;“氾水产业馆”则通过本土特色小吃制作工坊和手工艺品作坊,生动呈现地方物产从原料到成品的完整工艺流程,使学生切身感受劳动智慧的文化传承。
    02“课程赋能”
    在课程开发方面,学校构建“四时八节”课程群:按节气划分种植周期,重点开展8个节气实践(立春育苗、惊蛰松土、谷雨移栽、夏至搭架、处暑追肥、秋分采收、霜降储藏、大雪堆肥),每节气设置“节气知识课+田间实操课”。编写《节气小菜园操作指南》,收录本地农谚、操作流程等。
    城西实验学校初中部
    01“场域建设”
    学校通过系列举措系统推进劳动教育场地建设。一是打造校内实践基地,建成“现代农业种植区”和“传统农具体验区”,分别开展智能种植实践与农耕文化体验课程,实现知行合一。二是拓展校外实践网络,联合3个果蔬基地和3家工厂共建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与果蔬采摘、观摩生产线及岗位劳动,贯通农业与工业劳动教育链条。三是构建浸润式文化环境,在教学区设置动态劳动成果展示墙,定期举办劳动技能大赛,系统设计劳动主题标识实现校园全覆盖,让劳动教育融入日常。
    02“社团建设”
    学校构建剪纸与劳动双特色社团,每周固定利用大课间开展活动。剪纸社团采用“基础技法+主题创作”培养模式,通过纹样设计、立体剪纸等课程激发创造力,优秀作品定期装裱展示。劳动社团设立“生活技能工坊”,除包饺子比赛外,增设食材采买、收纳整理等实践项目,由教师协同餐饮技师指导,学生需全程协作完成,强化劳动技能与团队意识。
    03“协同育人”
    学校整合多方资源,力图推动劳动教育从“单一供给”向“协同育人”转变。一是机制共建,打破资源壁垒。学校开辟劳动实践基地“善为农场”,定期组织学生对农作物进行管护;引导家长主动挖掘家庭中潜在的劳动教育内容,确保每个家庭能根据自身情况开展活动;与大成羽绒长共建“羽绒小工坊”;与城西金庄社区合作成立“追锋志愿服务队”。二是课程共研,深化育人内涵。开发“基础技能—创意实践—社会服务”三阶课程体系,其中“家校共育”模块涵盖烹饪、种植等家庭劳动项目,“社区联动”模块设计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校企协同”模块包含手工制作、劳动体验等课程。
    最美的课堂,是双手丈量泥土的芬芳,最深的成长,是汗水浇灌品格的脊梁。劳动是青春的勋章,亦是未来的翅膀,荷乡少年以勤勉为舟,以实践为桨在躬行中启航,于耕耘处绽放!
 

声明:

  • 1.凡本网所有原始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育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育网”
  • 2.凡本网“来源”处标记“×××××(非食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为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联系方式:电话  18500193189(同微信);QQ  3112742182
 

食育网,作为行业信息交流和推广传播平台,旨在通过汇总行业信息,举办行业活动等,呈现中国食育发展动态。
电话:010-68869850  QQ:3112742182
邮箱:lss@foodmate.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外亮甲店1号恩济西园

  • 食育网公众号

  • 食育网视频号

  • 刘老师 18500193189
    (微信同号)
  •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