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 | 食品有意思 关于我们

上海:第三十五届上海市健康教育周活动的通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3-17  来源: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核心提示:为引导市民关注体重管理,掌握科学体重控制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健康体重的浓厚氛围,提升市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市卫生健康委定于2025年3月27日至4月10日举办以“健康体重,精彩人生”为主题的第三十五届上海市健康教育周活动。
    各区卫生健康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有关大学、中福会,有关委直属单位,各市级医疗机构:
    为深入推进《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按照《关于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2024-2027年)的通知》《上海市“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引导市民关注体重管理,掌握科学体重控制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健康体重的浓厚氛围,提升市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市卫生健康委定于2025年3月27日至4月10日举办以“健康体重,精彩人生”为主题的第三十五届上海市健康教育周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依托健康上海行动,充分发挥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工作网络及卫生健康专业优势,组织开发多种形式的宣传资料,不断创新科普形式,普及体重管理、健康睡眠、心理健康等核心知识;结合春季天气变暖、群众户外活动增多的时令特点,策划市民喜闻乐见的“主动健康”主题系列活动,倡导吃动平衡、“三减三健”等健康理念,指导公众正确认识健康体重、科学动态管理体重,引导公众自觉进行体重管理,推动体重管理逐步形成社会共识。
    二、活动内容
    (一)市级活动
    1.开展“第三十五届上海市健康教育周”启动仪式,发布“健康素养66条”绘本,推出春季健康提示和体重管理与健康睡眠的核心要点(见附件),举办一场市民健步走活动并组织一场巡展,邀请市民通过“小蓝书”分享健康日志。
    2.围绕健康提示等开发宣教资料,利用海报折页、广播电视、微博微信等传播渠道开展健康体重科普宣传,鼓励市民关注体重管理,掌握科学控制体重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进一步提升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通过12320热线平台为市民提供相关内容咨询和答疑服务。
    3.各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充分利用电子屏幕、“两微一端”(即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以及健康讲座、同伴教育、健康咨询等平台或形式开展健康体重科普宣传。
    (二)区级活动
    1.开展全社会广泛宣传,以融媒体平台为支撑,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网络直播平台等宣传阵地,重点强调合理膳食、“三减三健”、适量运动、规律作息、心理调适等日常健康行为养成,推动体重管理科普宣教进家庭、进社区、进学校、进医疗卫生机构、进机关企事业单位、进商超、进宾馆、进餐馆食堂、进青年夜校等“九进”活动。
    2.指导辖区各单位组织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周相关活动,开展区级健康大讲堂和“健康体重,精彩人生”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策划一次市民健步走活动、组织一次主动健康互动展示、推出一场健康日志记录分享活动、开展一场“九进”巡展等引导公众自觉进行体重管理,营造“人人关注体重、人人管理体重”的社会氛围。
    3.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志愿者的宣传指导能力,充分发挥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志愿者队伍的作用,通过示范带教、倡导鼓励等方式带动更多市民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三、活动要求
    各区、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健康科普的宣传工作,认真组织落实第三十五届上海市健康教育周活动。健康教育活动要注重实效,强调创新,力求增强活动的趣味性、知识性、互动性。
    请各区卫生健康委于3月20日(星期四)前报送“第三十五届上海市健康教育周活动方案”,并于4月30日(周三)前提交活动总结。
    联系人:乔老师,34198126
    电子邮箱:jiankangzhidaobu@126.com
    
    附件:体重管理和健康睡眠的核心要点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3月11日
    
    附件
    体重管理和健康睡眠的核心要点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1.体重是客观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保持健康体重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患病风险。任何年龄段的体重异常都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应把保持健康体重作为终身目标。
    2.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合理膳食、科学运动、良好睡眠、积极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在制定减重目标时要量力而行,速度不宜过快或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设置合理目标,科学控制体重。
    3.家庭饮食、运动习惯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的体重管理至关重要,家庭共同行动,保持健康体重。
    4.成年人每天需7-8小时睡眠,儿童青少年需更长时间。每天确保足量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激素平衡,减少因压力引发的暴饮暴食。睡眠不足会导致食欲激素失衡(“饥饿激素”上升、“饱腹激素”下降),让人更想吃高热量食物,同时降低代谢效率,增加脂肪堆积风险。
    5.饮食健康与体重管理和健康睡眠密不可分。在控制总能量的基础上,保持平衡膳食并长期坚持,是保持健康体重的关键;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重高热量食物、饮食不规律、进食速度快、暴饮暴食、晚餐过量)会影响体重和睡眠;大量咖啡因、酒精会干扰褪黑素分泌影响睡眠。而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牛奶、坚果)搭配碳水化合物有助于促进睡眠。
    6.规律运动能提升睡眠质量,但睡前3小时应避免剧烈运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可调节生物钟,抗阻训练能增加肌肉量、提高代谢。
    7.心理状态与体重和睡眠密切相关。压力和焦虑会引发失眠和“情绪性进食”,长期压力还会导致激素紊乱,加剧肥胖。保持积极心态和学会压力管理(如冥想)对体重管理和睡眠均有帮助。
    8.春季是作息调整的好时机,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能有助于控制体重。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1.避免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尽量选择富含蛋白质、低脂肪的食物,晚餐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睡前过量进食,尤其是避免睡前2小时内进食高热量、油腻食物,减少饮食对睡眠质量的影响,降低体重增加风险。
    2.每周进行150分钟中高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结合抗阻训练(如哑铃)和柔韧性练习(如瑜伽);利用碎片时间活动(如步行、爬楼梯),提高心肺活力和机体代谢率。
    3.合理安排午休,15-30分钟为宜,尽量固定晚上睡眠时间,成年人建议22:00-23:00入睡,周末作息波动不超过1小时;保持卧室安静、黑暗、温度适宜,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屏幕,提高睡眠质量。
    4.定期监测体重、腰围等变化,可以通过计算体重指数(BMI)来衡量胖瘦程度,计算方式是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的平方(米2)。成年人体重指数应维持在18.5≤BMI<24.0,BMI<18.5为体重过轻,24.0≤BMI<28为超重,≥28.0为肥胖。脂肪在腹部蓄积过多称为中心型肥胖,可以根据腰围直接判定,成人男性腰围应小于85厘米,女性小于80厘米;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85厘米为中心型肥胖;85厘米≤男性腰围<90厘米,8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为中心型肥胖前期。此外,还可以监测体脂含量(需要分年龄进行);根据相关指标情况进行饮食和运动调整控制体重。
    5.运动、兴趣爱好或社交有助于减轻压力,可以减少因为情绪波动导致的“情绪化进食”(食不下咽或者暴饮暴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睡前避免深度思考,高质量睡眠和保持健康体重。
    6.阳光照射促进血清素分泌,改善情绪并为夜间褪黑素合成提供原料。每天上午10点前或下午4-6点户外活动30分钟左右,裸露皮肤(避免防晒措施)接受光照,有助于增强生物钟调节能力,促进夜间的深度睡眠。
    三、体重管理和睡眠的常见误区
    误区1:快速减重。短期内过度节食或过量运动可能导致肌肉流失、代谢紊乱,且易反弹。建议每周减重不超过0.5公斤,6个月内减少体重的5%-10%。
    误区2:BMI是衡量健康的唯一标准。BMI仅反映体重与身高的比例,无法区分肌肉与脂肪含量。肌肉量高的人可能BMI超标但体脂率正常,而脂肪堆积者可能BMI正常但存在健康风险。建议结合体脂率、腰围等指标综合评估。
    误区3:盲目节食或依赖单一食物减重。完全不吃主食或过量摄入高蛋白食物可能导致营养失衡,影响睡眠和代谢。建议采用均衡饮食模式(如地中海饮食)。
    误区4:千金难买老来瘦。老年人不宜盲目减重,老年人BMI保持在20-26.9更适宜,过度减重可能导致肌肉流失、骨质疏松。应注重蛋白质摄入和力量训练,保持肌肉量和骨量,或延缓其减少速度。
    误区5:睡眠质量不重要,只要时间足够。睡眠质量与时间同样重要,深度睡眠对恢复体力和脑力至关重要。仅关注睡眠时间而忽略睡眠连续性(如频繁夜醒),长期可能加剧肥胖风险。若存在入睡困难,可通过放松训练或就医改善。
    误区6:睡前饮酒或吃零食“助眠”。酒精会导致睡眠浅、早醒,高糖高脂零食增加肥胖风险。睡前可选择低脂牛奶、香蕉等天然助眠食物。
    误区7:周末补觉可弥补平时睡眠不足。偶尔短时间的补觉有用,但是长期睡眠不足无法通过周末集中补觉完全恢复,反而可能打乱生物钟,导致周一更困倦。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午间小憩不超过30分钟。
 

声明:

  • 1.凡本网所有原始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育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育网”
  • 2.凡本网“来源”处标记“×××××(非食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为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联系方式:电话  18500193189(同微信);QQ  3112742182
 

食育网,作为行业信息交流和推广传播平台,旨在通过汇总行业信息,举办行业活动等,呈现中国食育发展动态。
电话:010-68869850  QQ:3112742182
邮箱:lss@foodmate.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外亮甲店1号恩济西园

  • 食育网公众号

  • 食育网视频号

  • 刘老师 18500193189
    (微信同号)
  •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