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公布山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评选结果,市南区案例《以劳育人,搭建学生最优成长的育人体系》喜获殊荣!
多年来,市南区不断探索“以劳育人”的学生最优成长体系,高质量推进山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各项建设任务,以“劳动促成长,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为引领,充分发挥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功能,大力构建“学段贯通、学科融通、五育互通、全域畅通”的一体化劳动育人体系,擦亮市南教育劳动品牌,助力每个孩子最优成长。
行政推进,汇聚劳动教育区域合力
行政引领。市南区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十四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并通过印发《市南区关于进一步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市南区关于落实职业启蒙和体验教育的指导意见》《市南区中小学生劳动成长指南》《青岛市市南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工作方案》等文件,阶段实施、重点推进。
评价引导。在2018年率先将劳动教育纳入学年度学校考评细则的基础上,实施八个“百分百”劳动育人工程,建立三级劳动小达人评选机制,形成幼小初五个学段的校家社三方协同的劳动生活指导和贯通式评价框架。2024年市南区召开劳动教育大会,评选15个市南区劳动教育品牌项目,表彰10所中小学和28个家庭,以评价引领劳动教育前行。
课程引领,关注学生劳动素养提升
聚焦课程育人的新路径。通过拓宽课程建设内容、变革教学范式两条路径,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指导学校开发了60余门特色校本课程,实现学校特色活动“一校一品”;围绕“新技术体验与应用”“传统工艺制作”“服务性劳动”三大类型课堂,开展课例研磨,探索形成“感知—制作—体验—创新”“筹划—制作—改进—优化”“初步感知—深化认识—模拟体验—创新应用”三类基本教学流程,促悦动课堂理念有效落地,形成“劳动”+“悦动”全新课堂形态。
彰显教学研究的新样态。组建由区兼职教研员和学科委员为组长的研究共同体,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研讨活动,开展重难点攻关和项目研究。强化与落实《实践指导手册》的培训,骨干教师参加全市培训的基础上,针对实践手册的落实开展了二次培训,为区域劳动学科的规范化、多样化发展提供了保障。近两年,4位老师在市级青年基本功中获奖,6位老师在市优质课评选中获奖,1位老师获评市劳动教学能手。12位老师在区青年基本功中获奖,18位老师在区优质课评选中获奖,3位老师获评区级劳动教学能手。
资源协同,构建全域劳动育人体系
整合榜样资源。开展“百名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为全区112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各配备一名劳模工匠担任“学生成长导师”,常态化开展“引进来”和“走出去”活动120余次,对30名学生成长指导师的优秀个人进行表彰。
整合场馆资源。依托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以17个区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1个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中心、50个服务站为基础,搭建常态化育人平台和活动载体,为学生参与劳动教育提供全方位条件保障。
科学衔接,实现劳动教育贯通培养
实现劳动清单一体化育人。实施包含“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五个阶段的劳动教育“五张清单”管理,系统落实一体化育人目标,实现劳动教育的幼小初贯通培养。2024年在青岛市劳动技能大赛中,市南区共213名学生获奖,其中幼儿园29人,中小学184人,将幼小初贯通培养落到实处。
探索幼小初高大贯通培养。市南区与青岛一中、二中等市内优质高中,海大、青大、中科院海洋所等高校科研院所都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充分利用这些优质教育、场地资源,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实现劳动教育的全学段贯通培养。
市南区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进一步立足区域实际,以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为抓手,充分整合区域资源,不断探索完善一体化劳动育人体系,擦亮市南区劳动教育品牌,助力学生最优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