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作为一种兼具思想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教育活动,家校社三方协同劳动教育模式是实现立德树人、五育融合的有效举措。
成都市新都区汉城小学校现有教学班级50余个,在岗教师150余人,学生2800余名,其生源大多为外来务工子女。基于这一最大特征,学校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不断探索有效的劳动教育模式,守正创新地提出基于家校社三方协同的“1+N”劳动教育模式。以学生这一对象为教育主体,联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建设三方协同教育标准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形成“1+N”的劳动教育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必备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学校以劳动教育为抓手,以三方协同助力五育融合,实现从知识育人到实践育人的转变,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以学校为核心,打造劳动教育主阵地
明劳动之义,立劳动之理,树劳动之德,养劳动之心。劳动教育已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学校重视劳动教育,从小事普及劳动理念,将劳动理念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传承勤劳美德,通过一系列活动打造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引领激励学生立足实践,认识世界,完善自我。
(一)“开心农场”种植劳动乐趣多
为全面落实五育并举,弘扬劳动精神,推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和实践水平,学校利用校内平台,开辟了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开心农场”。“开心农场”以“包地到班”的责任制管理模式运行,通过“共劳,共享”的方式,引领各班开展有创意的劳动实践活动和劳动成果展示。
在开园之前,教师布置了“开心农场”各班小园地的设计与创想任务,学生请教家长或查阅相关资料后,挑选适合季节种植的瓜果蔬菜,为自己班级的小园地出谋划策。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来到“开心农场”种植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劳动实践活动,感受劳动的快乐。
(二)主题劳动花样多
劳动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类成长所需的课堂。我国既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之问,也有“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之训。中华民族有热爱劳动、尊崇劳动、勤奋劳动的优良传统,学校秉承传统,积极开展主题劳动活动,让学生在主题劳动中修身养性、磨练意志、淬炼灵魂。
1.跨学科主题劳动,不同学科梦幻联动
劳动教育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校积极践行“1+N”劳动教育模式,与科学、美术等不同学科联合开展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美术社团积极开展制作不织布的美术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制作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训练学生的专注力,学生在完成作品的同时也获得了成就感。美育与劳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科学社团积极开展养蚕活动的科学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养蚕活动,学生不仅发现了蚕宝宝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了解了相关科学知识,还肩负了一份作为小主人的责任感,在动手喂养蚕宝宝的过程中体会了劳动的不易,切实感受劳动带来的巨大成就。
2.传统节日主题劳动,多方参与同享同乐
为大力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感知悠远的经典瑰宝,学校积极开展传统节日主题劳动活动,让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积极劳动,过一个有趣且有意义的传统佳节。
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学生通过上网搜索、查阅资料等途径探寻中秋节的来历,以及各地的中秋节习俗,同家人一起动手制作中秋主题的手工作品(月饼、灯笼以及月兔等),展现自己的动手能力。学生在动手劳动的过程中深刻感受中秋佳节的节日氛围,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春节来临之际,学生剪窗花、制花灯、写春联、写“福”字,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写一写,通过动手劳动在指尖上感受传统文化,让家里年味十足。
(三)劳动技能大赛获奖多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和《义务教育劳动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相关精神,持续推进教育改革,积极发挥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功能,切实加强学生从小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深刻理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劳动技能大赛,目前为止共举行六届。这一大赛为学生搭建了平台,学生在比赛中体验劳动的快乐,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提升了动手实践能力。学校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与新都区的中小学劳动技能大赛,并在比赛中多次斩获佳绩。
二以家庭为基础,发挥家庭教育的促进作用
家校社三方协同开展劳动教育,除了学校的核心力量外,家庭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着孩子。父母和孩子通过共同的学习和生活,可以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促进亲子间的了解和信任。因此,劳动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促进作用,以家庭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共同开展劳动教育。
(一)生活技能样样学
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在学生心中深植劳动的种子,培养他们的生活劳动技能和勤劳、善劳、爱劳的品质,才能使学生在今后更好地独立生活,在思想、品格上获得长久的滋养。因此,学校要求学生学会自己刷牙、洗脸、穿衣、系鞋带、缝纽扣、进行垃圾分类等各种生活技能。为了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学校每学期举行劳动技能大赛,以赛促学,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促进作用。
(二)家务劳动件件做
劳动是幸福的来源,劳动是成功的动力。家务劳动不仅有助于维持家庭和谐,也是家庭成员共同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家务劳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与协作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勤劳、自律等优秀品质。
三以社会为目标,强化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
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劳动教育活动,它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参与社会活动。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场景,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其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价值观。
(一)田间劳作我能行
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入田间地头参与农耕劳作,在农耕体验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劳动真谛。
(二)职业体验我最棒
职业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切实感受劳动的不易,培养责任感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成都市新都区汉城小学依托家校社三方的“1+N”劳动教育模式,通过一系列的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逐步树立了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勤俭奋斗的精神,形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真正做到了以劳立德、以劳树人。(撰稿人:杨莎)
编辑手记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如何体现实效,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协作。成都市新都区汉城小学校基于学校现状及学情,以学生为主体,联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创新地提出了基于家校社三方协同的“1+N”劳动教育模式:以学校为核心,打造劳动教育主阵地;以家庭为基础,发挥家庭教育的促进作用;以社会为目标,强化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通过家校社的相互配合,学生在动手劳动中深刻感受到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培育了良好的劳动价值观。(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唐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