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正式启动了食育课程,孩子们在吃饭前多了一个环节——认识食物。
每日餐前5分钟食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饮食的好习惯。
每周末食育打卡作业,让学生学习做饭,提升生活技能和对饮食的热爱。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会收到不同的“任务”:
一二年级的小同学,可以学做简单的蒸水蛋等;
三四年级的同学们,葱花鸡蛋饼、炒土豆丝可以安排上;
五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可以挑战一下番茄排骨、香菇蒸鸡等硬菜。
每月养生节气食谱,介绍应季的食材,推广家庭健康饮食。
与每周一菜注重“家常”不同,每月一菜的关键词是“时令、节气和文化”。
比如:元宵节是吃元宵还是汤圆?立春的“咬春”是指什么食物?端午节为什么会有甜粽和咸粽之争?折耳根、螺蛳粉这些地方特色食物都有哪些故事?
——这些都是食育课的内容。
通过食育课,孩子们认识了很多常见的食材,对“讨厌的蔬菜”有了新的认识,培养起了对饮食的兴趣,明白了食物营养对健康的重要性,学到了食物背后的饮食文化,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爱惜食物,认真对待一日三餐。
学校每周的食谱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学生餐营养指南》制定,结合烹饪特点、同学们的食用数量,确定每一日食谱中的食材数量,并依据《中国食物成分表》做营养数据分析。
学校还有个“后花园”。
西红柿、茄子、美人椒、丝瓜、土豆、花生、玉米、水稻……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任务,孩子们要观察植物的变化,制作“农场观测笔记”。
同学们的农场观测笔记
三年级:茄子生长过程中形状、颜色是如何变化的?
四年级:美人椒是如何授粉的?辣不辣?它有哪些吃法?
五年级:花生在生长过程中会有哪些形态?如何提高花生的产量?怎么预防老鼠、虫害?
……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孩子们通过亲自种植蔬菜、粮食,体验其中的艰辛,才会真正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学校每月也会组织家长读书会和线下分享活动,《食育》是家长读书会第一期推荐的书籍。
家长关于食育的读书笔记
如何让孩子加深对食物的认识、好好吃饭不挑食、吃得营养健康、培养就餐礼仪……读完这本书后,家长们达成了一些教育共识:
提高孩子参与度。摆盘、选菜、择菜、洗菜等都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参与其中能够激发其兴趣,并收获成就感,让孩子更好、更全面的认识食物、接受食物和珍惜食物。
解析食物营养成分。让孩子知道食物给身体带来的好处,就会更加容易接受并尝试新事物,避免挑食。
定时定量。拒绝暴饮暴食。规律的生活才能给身体打下良好的基础。多蔬菜瓜果,搭配少量肉类,保障身体所需,也不造成额外负担。
餐桌礼仪。良好的餐桌礼仪能提升仪式感,让人愉悦地享受用餐,并能体现家庭的教养。家长们对照书上提倡的餐桌礼仪积极反思,思考家庭成长计划。
如今有不少学校已经开展食育课,作为一门接地气的课程,食育课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食育课的开展还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式呢?
2022年4月23-24日,由食育网、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团餐行业协会、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普及教育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2 中国食育发展论坛”将在山东济南举办,届时会有小学、幼儿园食育教育体系的实践探索等议题,欢迎感兴趣的学校详询参会,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食育教育。
食育网邀您四月共聚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