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 | 食品有意思 关于我们

贵州黔南州:2025年劳动教育经验展播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24  来源:黔南教育
核心提示:目前,黔南州各县(市)、中小学校已全覆盖开展了劳动教育实践技能竞赛,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正如火如荼推进,黔南州第三届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技能竞赛也即将开赛!即日起,州教育局将对县、校劳动教育经验做法进行系列展播,供各县、校互学共鉴、共同进步,助力全州教育高质量发展。今天我们推出长顺县经验做法,一起来看~~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黔南州立足民族地区实际,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构建了“双驱动·三维度·四融合”劳动教育模式,助力学生劳动素养明显提升。
    目前,全州各县(市)、中小学校已全覆盖开展了劳动教育实践技能竞赛,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正如火如荼推进,黔南州第三届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技能竞赛也即将开赛!即日起,州教育局将对县、校劳动教育经验做法进行系列展播,供各县、校互学共鉴、共同进步,助力全州教育高质量发展。
    今天我们推出长顺县经验做法,一起来看~~
    长顺县“三维联动”谋新篇劳动教育绽新颜
    长顺县通过“三维联动”机制,将劳动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了“课程有体系、实践有平台、竞赛有活力、社会有氛围、家庭有作为”的劳动教育新生态。
    构建“五维一体”保障体系,夯实劳动教育制度根基
    长顺县构建起政府、部门、学校、社会、家庭“五维一体”的劳动教育保障格局,夯实劳动教育的制度根基。
    一是政策引领精准发力。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了《长顺县关于加强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明确“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学校主抓、社会参与、家庭配合”的推进机制。县教育局配套出台《长顺县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长顺县中小学劳动教育任务清单》等文件,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二是资源整合全域覆盖。近年来,学校累计投入200万元用于基地建设、师资培训和课程开发。积极联合农业农村局、文旅局等部门共建实践基地。目前,已建成县级以上示范校15所、县级以上基地17个,实现了“校校有场所、班班有特色”的良好局面。
    三是督导评价科学闭环。劳动教育纳入学校年度考核体系,建立了“过程性评价+成果展示”的双轨机制。县教育局每学期对课程落实、基地利用率、学生参与度等进行实地考核。2024年,通报整改问题学校3所,表彰先进校15所,有效推动了“以评促改、以评提质”的良性循环。
    推行“三段融合”课程模式,贯通劳动育人成长链条
    长顺县推出“三段融合”的课程模式,将学前、中小学、假期三个阶段有机融合,全方位培育学生的劳动素养。
    一是学前启蒙游戏化,激发劳动兴趣。幼儿园开发“劳动+”特色课程。例如,长顺县第一幼儿园开设“小小园丁”种植课,让幼儿通过认领菜苗、浇水施肥等活动,感知自然生长规律。全县幼儿园劳动课程参与率达到100%,家长满意度超过95%。
    二是中小学实践强调项目化,深化劳动能力。全县中小学构建了“基础技能+特色拓展”的双轨课程体系。基础课程涵盖烹饪、清洁、种植等生活技能,特色课程则结合地域资源,开发了“非遗传承”“科普”等跨学科项目,深受学生喜爱,课程实施效果显著。
    三是假期延伸突出社会化,拓展劳动视野。各学校推出“家庭劳动打卡计划”,印发《家庭劳动任务清单》,累计有1.2万户家庭参与。同时,联合当地社区开展“公益环保行”“亲子农耕行动”等活动。2024年以来,各学校组织社会实践30余场,覆盖学生8000余人次,有效衔接了学校与家庭的劳动教育。
    搭建“四级联动”竞赛平台,释放劳动教育内生动力
    长顺县精心打造“四级联动”的竞赛平台,营造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浓厚氛围。
    一是赛制设计分层递进。建立了“班级—校级—管理中心—县级”的四级竞赛体系。自2021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三届“劳动技能大赛”。2025年,纳入幼儿园,覆盖全县95%的中小学及幼儿园。
    二是以赛促学成果显著。竞赛成果直接转化为教学资源,近年来,全县学校有8篇工作案例、16篇教学案例入选州级劳动教育优秀案例。县级层面开发了3门、学校层面开发了10门特色劳动教育课程,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长顺县第三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技能校级竞赛
    三是激励机制多元立体。各学校设立“劳动之星”“最美劳动家庭”等荣誉称号,开展评选活动,鼓励师生及家庭积极参与劳动实践。
    下一步,长顺县将持续深化“家校社”协同机制,进一步细化实施计划,明确预期目标,不断探索劳动教育的新路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建设者贡献更多的长顺智慧和力量。
    长顺县广顺镇第二小学:深耕劳动教育,赋能全面发展
    长顺县广顺镇第二小学深入贯彻落实“五育并举”育人目标,以劳动教育为抓手,通过创新课程体系、丰富实践活动、强化师资建设,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整合资源,打造多元化劳动教育阵地。学校充分利用校园闲置空地及教室,投入30余万元,建成“科技种植基地开心花园”“农耕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传统泥工坊”“民俗馆农耕文化体验区”等近500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并配备民族刺绣手工室、科技实验室等专用教室。通过硬件设施与课程资源的深度融合,劳动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和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
    二是课程引领,构建“劳动+”特色课程体系。每周开设一节劳动教育社团课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组建植物种植、手工制作、农耕体验、科技创新等社团。例如,“开心花园社团”指导学生参与育苗、施肥等全过程,培养科技种植能力;“农耕园社团”让学生掌握农作物种植技能,深化珍惜粮食的意识。文化传承与创新并重,通过泥工坊、刺绣剪纸等课程,传承民间技艺;科技实验室则鼓励学生在劳动中创新,弘扬工匠精神。
    三是活动赋能,深化劳动教育实践内涵。每学期开展2次以上集体劳动实践活动,设立“五一劳动周”,组织校园绿化、卫生清洁等义务劳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技能、感悟劳动价值。通过主题班会、手抄报比赛等形式强化校园劳动文化;利用微信等平台引导家长重视家庭劳动教育,形成“学校主导、家庭参与、社会认可”的育人合力。
    通过劳动教育构建,广顺镇第二小学校园环境显著改善,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家长与社会满意度高。学校将继续探索“特色化实践道路”,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声明:

  • 1.凡本网所有原始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育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育网”
  • 2.凡本网“来源”处标记“×××××(非食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为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联系方式:电话  18500193189(同微信);QQ  3112742182
 

食育网,作为行业信息交流和推广传播平台,旨在通过汇总行业信息,举办行业活动等,呈现中国食育发展动态。
电话:010-68869850  QQ:3112742182
邮箱:lss@foodmate.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外亮甲店1号恩济西园

  • 食育网公众号

  • 食育网视频号

  • 刘老师 18500193189
    (微信同号)
  •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