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日微阴,育才园内热情盈。”在这略带寒意的春日午后,海门区育才小学迎来了以“AI赋能小学劳动教育课堂”为主题的专题研讨活动。全区各小学劳动教育领衔人、专兼职教师齐聚一堂,共同观摩课堂实践、分享课程经验、探讨AI赋能劳动教育的新方向。
课堂观摩
技术赋能劳动,创新教学场景
育才小学王海霞老师执教了《桌面清洁机器人》一课,这是一节充满趣味与创意的手工劳动课。课堂以AI智能助手发布任务为开端,引导学生了解扫地机器人原理,利用纸盒等材料小组合作制作桌面清洁机器人,经制作、美化、展示评比,最后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对劳动创作和科学技术的热爱。
长江路小学刘志强老师执教了《手提袋》一课,通过3D模型拆解和AI技术辅助,学生探究手提袋结构,突破折袋底、打孔等制作难点。学生经历从设计到成品的完整过程,在小组合作中完成袋身折叠、轮廓捏制等工序,通过承重测试检验实用性。课程不仅培养动手能力和工程思维,还将环保理念融入劳动教育,启发学生思考可持续设计。
课程讲述
深耕劳动育人,厚植成长沃土
姚杰老师带来《种植,让我们更热爱生活》,他从种什么——劳动教育的起点,怎么种——劳动教育的实践过程,会什么——劳动教育的成果,三个方面与老师们分享了班级种植课程的点滴。在种植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与植物相处,更学会了如何与自己、与他人、与这个世界和谐共处。
丁陆益老师的《劳有所乐益童成长》,通过三个关键词“看见”、“生长”、“共生”讲述了育才小学的公益劳动教育实践故事,呈现了劳动教育如何唤醒心灵,聆听了育才萌娃们在公益劳动中生命拔节的声音。
互动工坊
体验传统工艺,感悟劳动之美
陈玲萍校长的手工作坊《“艾”在身边“锤”出健康》带领老师们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艾草养生锤,将活动氛围推向又一个高潮。老师们积极互动,亲身感受劳动实践带来的乐趣与收获。
展望未来
融合AI技术,共创教育新篇
最后,区劳动教研员刘宇禹校长进行工作布置,以《AI赋能——劳动教育课堂探寻》为主题,为后续劳动教育工作指明方向,鼓励老师们在教学中积极探索AI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共创劳动教育新篇章。
此次专题研讨活动,是海门区小学劳动教育的一次交流与探索。在AI赋能的时代背景下,海门区各小学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创新劳动教育课堂,让学生在劳动中成长,在实践中收获,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