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高温高湿时节,病原微生物繁殖旺盛,容易导致食物腐败变质,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微生物污染食品引起食物中毒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食品在生产、销售、运输、贮存、烹制等过程中受到污染;二是食品在较高温度下存放较久,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而被污染;三是被污染的食物未烧熟煮透或煮熟后又被带菌容器、食品加工工具或带菌的食品加工者污染。
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特提醒餐饮服务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注意以下事项:
保持清洁卫生
餐饮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工操作前及制备食品期间要洗手消毒,每日上岗前开展晨检工作。保持厨房和就餐环境整洁,物品摆放整齐,无乱堆、乱放和明显卫生死角。加强蚊蝇鼠蟑等病媒有害生物防制工作。
保证食材安全
应到超市或农贸市场等正规渠道采购食材,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食品标签内容,做好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工作。不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不使用霉变腐败的食品。生食蔬菜瓜果等食物一定要用清水浸泡清洗。肉类、面制品和部分调味料要按保存条件冷藏或冷冻保存。
生熟分开存放
在食物清洗、切配、贮存等各个环节都应注意生熟分开,避免互相接触交叉污染。加工生熟食品的用具也应分开,即用即洗,切过生食品的刀不能直接切熟食品,盛放过生食品的容器不能直接盛放熟食品,避免生、熟食品直接或间接接触。
充分烧熟煮透
烹饪过程中,食品要烧熟煮透,食品中心温度应超过70℃。熟食二次加热时,要彻底热透,确认无变质后方可食用。不食用半生熟、生食或烹饪不足的食物。
控制食用时间
常温下,餐饮食品从加工完成到食用应不超过2小时。制作好的凉菜应尽量当餐用完。凉皮、凉面、米线(米粉)等以及长时间泡发的木耳、银耳,在高温潮湿天气下,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食用后可能引发呕吐、腹泻、全身无力甚至死亡等中毒症状,应严格控制加工和食用的时间。制作使用馅料类的餐饮店要当天加工,妥善存放,当天用完。
安全存放解冻
所有熟食和易腐食物应及时密封0-8℃冷藏或低于-12℃冷冻保存。饭菜尽量当日食用完,下一餐食用前要彻底加热,重复加热不能超过一次。食物解冻应在冷藏环境下进行,尽量不要在室温下解冻,容易滋生大量微生物。
加强食安管理
餐饮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每日晨检合格后方可上岗。餐饮服务经营者要定期开展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学习培训,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增强食品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严防严控严管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防止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增强食安意识
外出就餐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条件好的餐饮店用餐,留存消费凭证。网络订餐时要在订餐平台查验餐饮店证照,尽量选择距离近、环境卫生、使用食安封签、购买食安责任险的餐饮店订购餐食。尽量不要网络订购凉菜、生食品种、冷加工糕点等高风险食品。收餐时,检查包装、食安封签是否完整,餐食是否被污染,并尽快食用完。不要吃来源不明的、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谨慎采食野菜。
提高维权能力
消费者要提高自我防范和消费维权能力,如果外出就餐或网络订餐就餐后发生腹泻、呕吐、发热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保存好发票、就诊记录、检验报告等相关证据。消费者发现食品安全问题,请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15。
来源:食盐与餐饮监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