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 | 食品有意思 关于我们

振兴被遗忘的食物,品味文化遗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7-19  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核心提示:适应非洲当地环境的作物曾经是非洲大陆多元文化和美食传统的核心代表,现如今已经慢慢淡出人们视线。在世界应对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环境可持续性等紧迫挑战之际,重新聚焦这些作物意义深远。
 
重新发掘非洲本土食物,实现可持续农业复兴

    适应非洲当地环境的作物曾经是非洲大陆多元文化和美食传统的核心代表,现如今已经慢慢淡出人们视线。在世界应对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环境可持续性等紧迫挑战之际,重新聚焦这些作物意义深远。
    非洲美食富于生物多样性,传统深厚,犹如绚丽多姿的织锦,其背后却蕴藏着被遗忘的食物宝库。适应非洲当地环境的作物曾经是非洲大陆多元文化的核心代表,在世界应对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环境可持续性等紧迫挑战之际,重新聚焦这些作物意义深远。
    非洲农业有待发掘的潜力巨大,足以令非洲大陆的社会经济面貌焕然一新。非洲气候多样,土壤肥沃,其丰富的本地作物不仅具有营养价值,也是可持续生态环境的得力助手。
    在全球粮食体系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非洲大陆踌躇满志,致力于重振农业遗产雄风,同时绘制可持续发展的蓝图,全面推进人力资本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工业增长、结构转型和保护生态系统。
    为此,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和非洲农业研究论坛(FARA)联合编写《集结非洲美食遗珍,实现更好营养》以及配套的《非洲美食遗珍汇编》,收录百种本地食物,助力解锁可持续和有韧性的食物做法。
    粮农组织驻非洲区域办事处高级粮食和营养官员MphumuziSukati表示:“《汇编》清单无法实现面面俱到,我们在遴选时一方面考虑特定作物的地理适应能力及其潜在的覆盖范围,同时结合现有的营养信息,兼顾体现其营养价值。”
    这些食物的意义远不止于其营养价值。食物维系文化认同,铸就社区纽带,更是祖先智慧的生动表达。
    传统菜肴及其烹饪食材蕴含深意,背后的动人故事代代相传。
    粮农组织携手非洲农业研究论坛编录猴面包果和福尼奥米等百种本土食物,助力解锁可持续和有韧性的食物做法。
    在百余种被遗忘的食物清单中,有两种福尼奥米,这是一类营养极其丰富的谷物,在整个西非地区从塞内加尔至乍得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白色福尼奥米在贫瘠的土壤条件下仍能茁壮生长,更以生长周期短而闻名,而黑色福尼奥米的主要种植区分布在尼日利亚以及多哥和贝宁的北部地区。福尼奥米的烹饪方式极其多样:米粒可以像粗麦粉一样作为主食烹饪,也可磨粉做面包,或用于制作浓粥和稀粥。整颗米粒还可以像爆米花一样爆开。
    《汇编》中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物种是猴面包果,源自被马达加斯加人誉为“生命之树”的猴面包树。猴面包树外观奇异雄伟,阿拉伯传说称“魔鬼拔起了猴面包树,将其树枝倒插入泥土,任其根茎留在空中。”
    猴面包树因寿命极长而备受尊崇,有些个体寿命可达上千年。猴面包树遍布非洲大陆的干旱地区,自古就充满神话色彩,营养价值出类拔萃。猴面包树果实富含维生素A、抗氧化剂和可溶性纤维,且食用方式丰富多样,既可作为零食干吃,也可以与牛奶混合制成营养丰富的粥,为视力、免疫健康和消化提供必需的营养素。
    如今在非洲大陆的许多地方,人们转向种植经济作物,采用集约化耕作方法,导致传统农业遗产边缘化。农业景观改头换面的同时,社区的社会结构也随之变迁。传统上,非洲农业是一项集体活动,通常由妇女掌握的农业知识对于种植各类作物至关重要。
    重新引进适应非洲土壤和气候条件的作物,向恢复生态平衡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此类作物抵御当地病虫害的能力与生俱来,与其原生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充分适配,与进口作物相比,所需的农业投入更少。
    通过种植此类作物,农民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和肥料的依赖,增强生物多样性并维持土壤健康。
    复兴传统食物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关乎保存遗产、保护环境和为社区赋能。
    重新发现非洲传统食物的转型道路与促进当地食物贸易的方向保持一致。通过这一重大转型,在从播种到收获和消费的全价值链上,社区可以全盘掌握自己农业粮食体系的命脉。
    贸易可以培育新的商业机会,增加产量和附加值,打开新市场,因此着力贸易环节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易受市场波动和气候影响的地区尤其应当引以为重。
    从被遗忘的食物重新在熙熙攘攘的当地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到将其烹饪成美味佳肴,在香气四溢的厨房登场亮相,复兴传统食物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关乎保存遗产、保护环境和为社区赋能。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文化保护、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目标交织呈现。
    粮农组织和非洲农业研究论坛通过编写《汇编》等一系列举措,不仅为这场运动投入资源,更为其注入能量。非洲的农业粮食系统正面临重大机遇。非洲大陆复兴和弘扬美食传统,不仅是回首过往,更是铺就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向繁荣未来。

 

声明:

  • 1.凡本网所有原始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育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育网”
  • 2.凡本网“来源”处标记“×××××(非食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为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联系方式:电话  18500193189(同微信);QQ  3112742182
 

食育网,作为行业信息交流和推广传播平台,旨在通过汇总行业信息,举办行业活动等,呈现中国食育发展动态。
电话:010-68869850  QQ:3112742182
邮箱:lss@foodmate.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外亮甲店1号恩济西园

  • 食育网公众号

  • 食育网视频号

  • 刘老师 18500193189
    (微信同号)
  •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