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6—17日,在山东威海举办的“2023 (第二届)中国食育发展大会”上,食育网特别邀请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通识教育部助理教授陈山泉与大家分享《从课程实施到学习评价,推动校园食育规范化开展》。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博士学位,从教《食品安全》、《营养与健康生活》课程10年,参编国家卫生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4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5项目,并被邀请到国际,国家级及省市级会议和相关单位进行专题报告10余次。教学特色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和大学官方微信号多次专题报道,参与广东省和深圳市食育教材的编写。
1.食育的必要性
中国人口的不良健康状况和饮食的重大转变中国人口的不良健康状况和饮食的重大转变(现偏向于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有关,这导致了肥胖和慢性病的急剧增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通过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的介入可以比较大的改善这一现象。因此,我们希望通过食育帮助人们了解做出健康食物选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均衡饮食,来降低患肥胖症、二型糖尿病、心脏病和某些癌症、慢性病的风险。同时,与其他生活方式的改变相结合,让大众能够过上更加健康的生活。
2.食育是什么
陈山泉博士认为食育旨在帮助学习者拥有健康的饮食选择和其他与营养相关的良好行为的一系列的学习经验。食育并不仅限于学习食物和营养素的知识,还应涵盖如何选择和实施行动等内容。食育通过多个场所进行,是涉及个人、社区和政策层面的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学校、家庭、政策等层面,一起携手共进达到最佳的效果。
•在学校,食育可以通过课程、菜单规划和营养评估等方式实施,让学生掌握健康生活的知识和技能。
•对于社区居民,可以通过培训、讲座、食谱设计和烹饪实践等方式进行食育,以促进更健康、更有营养的饮食习惯。
•对于患者,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帮助控制症状,促进康复。
3.学生食育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大量资源投入于儿童青少年的食育(儿童是指不满18岁的人群)。在这期间他们生长发育迅速,充足的营养是其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乃至一生健康的物质基础。同时,这也是一个人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应主动学习食物营养健康知识建立为自己的健康和行为负责的信念;主动参与食物的选择和制作。同时,家庭、学校和社会应构建健康食物环境,帮助他们提高营养素养,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促进自身营养和健康。
二、如何进行食育课程设计
陈山泉博士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通识教育部作为案例,与大家分享怎么样来做通识类的食育课程设计?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同时整个学生群体的营养健康知识普及度不足,尤其是面对于食育这种普适性、通识性的课程还是比较缺乏,现在的课程更多地着眼于知识性、专业性,实践性内容不足,知识得不到应用。那么针对这些情况,陈山泉博士在备课的时候做了定位跟梳理,并对创新型营养健康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分享。
1.创新型营养健康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要清楚课程针对的是全体大学生,食育应该是所有人都需要的教育,并没有专业限制,因此课程设计的内容在难度与落地性上有所偏重。
2.融入前沿教学理念,将斯坦福大学《食品与健康导论》课程和哈佛大学《科学与烹饪》课程引入课堂。
3.增加大量实践活动,增加课程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自我饮食评估表、创新菜肴(吃得美味又健康)、帮助他人(慢性病膳食)。
4.开发配套软硬件设施,开发膳食营养分析系统,设立烹饪和菜肴改良实验室。链接更多的专家资源,邀请各地专家为学生讲授相关食育内容。购买全套食物模型,让课程内容更丰富。
三、食育标准的建立
相关成就
项目:
•广东省中小学食育教材编委;
•深圳市中小学食育教材编委,深圳市国家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委员会专家;
•参与团体标准《食育教材编写规范》;
•主持《深圳市中小学校学生餐饮从业人员营养健康培训课程》;
最后,陈山泉博士表示,很荣幸能够认识各位同仁,同时,也期待能与各位同仁在未来的日子里有更多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与大家共享智慧的成果,为食育的发展贡献出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