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育、德育、体育广受关注的今天,“食育”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曾对“食育”进行这样的解读:应该通过“食”,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相关的科学知识和传统文化教育,借此提高中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形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在面对食品安全信息辨识及食品消费等问题时,更加客观、理性,从而,增强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热爱和文化自信。
家庭是“食”的主要场所,也是进行食育实施的主要阵地。家庭进行食育,应该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认知规律,来确定食育目标,从而分层推行、循序渐进,这样,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从而有效地达成家庭食育的育人效果。
婴幼儿阶段(0-6岁):认识食物种类,养成规律的就餐习惯、用餐卫生习惯、均衡饮食习惯。这一阶段的孩子,嗷嗷待哺,认知和能力欠缺,尚处于懵懂无知的阶段。本阶段的食育重点,应着重于习惯养成和意识培养上。让孩子营养均衡饮食、养成定时饮食的习惯,是0-3岁年龄段孩子的重要任务。3-6岁,让孩子初步认识各种食物、学会基本饮食礼仪、树立节约粮食的意识、养成个人饮食卫生习惯……此年龄段食育的重点,应停留在养成个人饮食习惯的培养上,譬如:了解保护牙齿和正确咀嚼的知识;知道偏食、挑食对健康的影响;养成良好的饮水、饮食习惯;初步了解营养与食品安全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初步树立营养健康意识与食品安全意识;初步养成细嚼慢咽和多吃蔬菜水果的习惯等。
儿童阶段(6-12岁):了解食品诞生过程,树立朴素的劳动意识、勤俭节约意识、环保意识。这一阶段的孩子,步入小学阶段,初步识字断文,认识世界,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此阶段的食育重点,应放在知识拓展和品性塑造上。让孩子了解食物种植、生长、收获、制作的过程;了解食物与土地、阳光、空气、水、季节、天气等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认识不同食物营养成分不同、微量元素含量不同;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食物的重要性……在品性塑造上,应让孩子树立节约粮食的意识,培养孩子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了解丰富的饮食文化与餐桌礼仪,培养孩子环境保护的意识、习惯。
青少年阶段(12-18岁):学会餐食的制作,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家庭责任感、社会价值观。这一阶段的孩子,人格相对独立,知识相对丰富,能力正在形成,家庭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正在形成。此阶段的食育目标,应放在能力形成和价值观培养上。应让孩子“进得了厨房、出得了厅堂”,学会一日“三餐”的制作,培养独立生活能力,提升劳动的技能。制作食物时,应培养孩子对自己对家人的责任心与爱心;认识食物时,会区分健康食品和有害食品,树立饮食安全的公共伦理价值观;在享用食物时,懂得感恩珍惜,也同时自觉抵制食用野生动物的危害,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意识;分享食物时,懂得分享是一种快乐,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社会爱心。
食育,是要培养孩子成为拥有保持身心健康人格完整的人,是要培养具有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热爱自然情怀,具有生态文明思想的人,是要培养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勤俭节约、热爱家庭、奉献社会的人。所以,家长要利用好暑假的时间,让孩子走进厨房增长本领,使孩子们从一粒米的来与去中,一顿饭的做与食中,一杯茶的礼与让中,一颗果的生与长中,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幸福的人。(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培英实验学校小学部)
家庭是“食”的主要场所,也是进行食育实施的主要阵地。家庭进行食育,应该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认知规律,来确定食育目标,从而分层推行、循序渐进,这样,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从而有效地达成家庭食育的育人效果。
婴幼儿阶段(0-6岁):认识食物种类,养成规律的就餐习惯、用餐卫生习惯、均衡饮食习惯。这一阶段的孩子,嗷嗷待哺,认知和能力欠缺,尚处于懵懂无知的阶段。本阶段的食育重点,应着重于习惯养成和意识培养上。让孩子营养均衡饮食、养成定时饮食的习惯,是0-3岁年龄段孩子的重要任务。3-6岁,让孩子初步认识各种食物、学会基本饮食礼仪、树立节约粮食的意识、养成个人饮食卫生习惯……此年龄段食育的重点,应停留在养成个人饮食习惯的培养上,譬如:了解保护牙齿和正确咀嚼的知识;知道偏食、挑食对健康的影响;养成良好的饮水、饮食习惯;初步了解营养与食品安全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初步树立营养健康意识与食品安全意识;初步养成细嚼慢咽和多吃蔬菜水果的习惯等。
儿童阶段(6-12岁):了解食品诞生过程,树立朴素的劳动意识、勤俭节约意识、环保意识。这一阶段的孩子,步入小学阶段,初步识字断文,认识世界,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此阶段的食育重点,应放在知识拓展和品性塑造上。让孩子了解食物种植、生长、收获、制作的过程;了解食物与土地、阳光、空气、水、季节、天气等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认识不同食物营养成分不同、微量元素含量不同;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食物的重要性……在品性塑造上,应让孩子树立节约粮食的意识,培养孩子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了解丰富的饮食文化与餐桌礼仪,培养孩子环境保护的意识、习惯。
青少年阶段(12-18岁):学会餐食的制作,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家庭责任感、社会价值观。这一阶段的孩子,人格相对独立,知识相对丰富,能力正在形成,家庭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正在形成。此阶段的食育目标,应放在能力形成和价值观培养上。应让孩子“进得了厨房、出得了厅堂”,学会一日“三餐”的制作,培养独立生活能力,提升劳动的技能。制作食物时,应培养孩子对自己对家人的责任心与爱心;认识食物时,会区分健康食品和有害食品,树立饮食安全的公共伦理价值观;在享用食物时,懂得感恩珍惜,也同时自觉抵制食用野生动物的危害,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意识;分享食物时,懂得分享是一种快乐,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社会爱心。
食育,是要培养孩子成为拥有保持身心健康人格完整的人,是要培养具有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热爱自然情怀,具有生态文明思想的人,是要培养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勤俭节约、热爱家庭、奉献社会的人。所以,家长要利用好暑假的时间,让孩子走进厨房增长本领,使孩子们从一粒米的来与去中,一顿饭的做与食中,一杯茶的礼与让中,一颗果的生与长中,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幸福的人。(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培英实验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