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20周年之际,由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和北京华彬文化基金会主办,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关爱青少年营养健康专项基金、中国营养餐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和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共同承办的食育中国5.20(杭州)论坛于2021年5月20日在杭州成功举行。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食育中国与青少年健康”。来自国内学生营养健康研究与食育推广领域的产、学、研、政等各界代表以及杭州市上城区近百所小学校长的近200人相聚杭州,共同聚焦“食育中国与青少年营养健康”主题交流分享、献言建策。
由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关爱青少年营养健康专项基金与北京华彬文化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健康中国行食育校园行动公益项目(杭州站)启动仪式通过本次论坛正式启动。
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陈奕璇介绍了健康中国行食育校园行动公益项目和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关爱青少年营养健康专项基金成立情况,以及未来食育中国校园行系列公益项目的愿景和开展计划。
张文宏:我们对学生营养关心还不够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老一辈营养学家于若木先生率先倡导并积极投身我国青少年营养健康事业,先后推动实施了护苗、大豆行动计划、学生营养餐及学生饮用奶计划等工程,为我国营养食品产业发展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于老的积极倡导下,教育部、卫生部于2001年联合发文将每年5月20日确定为“中国学生营养日”。
当时上城区长桥小学推出的营养午餐项目,受到了于若木先生的好评,说可以在全国推广。今天论坛现场,播放了当时杭州营养午餐的相关视频,很多人拿起手机,留下了这些珍贵的资料。
论坛现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发来视频致辞。他说,对于学生,大家很关注成绩或者艺术、语言等能力素质,但关注学生营养还不大够。
“疫情期间,我跟在国外的华裔母亲联系时,他们很关心孩子生了病怎么办。我当时就跟他们说,加强营养,年轻人可以很好的对付新冠病毒,一定要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今天是中国学生营养日,除了蛋白质的摄入,我们要做到营养的多样性,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阻止肥胖的产生。这些都是我们要非常关注的问题。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有很好的文化、艺术、人文素养,身体强壮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祝愿学生营养日,越办越好。”
1980年代上城区营养午餐就很受好评
会议现场,很多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负责人,对学生营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致辞。他强调,“食育中国与青少年健康”蕴含着我国共建营养健康家庭的核心理念,彰显了现代社会城乡居民生活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共同追求,更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
上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毛素云致辞。她说,上城区将一如既往重视食育,让食育学习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必修课。通过构建科学的食育课程体系、设计丰富的食育实践活动、落实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让学生“吃出健康”,回应老百姓对美好生活、品质生活的追求。
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项海刚介绍上城区食育工作开展情况。他说,健康是第一位的,健康是从吃出健康开始,上城区很多学校,都有条件办食堂,做到了把菜谱提前发给家长。没有食堂的吃营养午餐,搭配也很好。现在大家都很注重孩子的营养问题,2016年浙江还有过调查,早饭吃得好,学生的成绩等表现也越好,这个有一定的道理。
除了注重营养,上城区高度重视食育工作,并把其作为五育融合的重要举措和载体。比如低段认识食物,六年级学生去学农一周等。开展食育,在餐饮过程中教会孩子修德、明理、知礼。这也是美好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生动体现。此外,上城区也应用信息技术,联动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食品营养和食品安全问题。
论坛发布《食育中国杭州论坛宣言》
活动现场,由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关爱青少年营养健康专项基金与北京华彬文化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健康中国行食育校园行动公益项目,在本次论坛正式启动。
论坛通过并宣读了《食育中国杭州论坛宣言》。《宣言》强调要积极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关注食育,关爱青少年营养健康,并以食育为抓手持续推动中国青少年营养健康事业发展。
此次活动还专程邀请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专家为上城区的近200位学校教师进行了食育课程培训,来自北京的食育老师,为杭州市清河实验学校四年级学生举行了别开生面的食育公开课。
杭州市清河实验学校书记、校长金晓蕾也介绍了学校开展食育的相关经验。“通过食育课程,清河学子吃出文化,习得美食好传统;吃出节俭,习得节约好习惯;吃出动力,习得评价好方法;吃出美感,习得饮食好风尚。”
由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关爱青少年营养健康专项基金与北京华彬文化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健康中国行食育校园行动公益项目(杭州站)启动仪式通过本次论坛正式启动。
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陈奕璇介绍了健康中国行食育校园行动公益项目和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关爱青少年营养健康专项基金成立情况,以及未来食育中国校园行系列公益项目的愿景和开展计划。
张文宏:我们对学生营养关心还不够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老一辈营养学家于若木先生率先倡导并积极投身我国青少年营养健康事业,先后推动实施了护苗、大豆行动计划、学生营养餐及学生饮用奶计划等工程,为我国营养食品产业发展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于老的积极倡导下,教育部、卫生部于2001年联合发文将每年5月20日确定为“中国学生营养日”。
当时上城区长桥小学推出的营养午餐项目,受到了于若木先生的好评,说可以在全国推广。今天论坛现场,播放了当时杭州营养午餐的相关视频,很多人拿起手机,留下了这些珍贵的资料。
论坛现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发来视频致辞。他说,对于学生,大家很关注成绩或者艺术、语言等能力素质,但关注学生营养还不大够。
“疫情期间,我跟在国外的华裔母亲联系时,他们很关心孩子生了病怎么办。我当时就跟他们说,加强营养,年轻人可以很好的对付新冠病毒,一定要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今天是中国学生营养日,除了蛋白质的摄入,我们要做到营养的多样性,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阻止肥胖的产生。这些都是我们要非常关注的问题。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有很好的文化、艺术、人文素养,身体强壮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祝愿学生营养日,越办越好。”
1980年代上城区营养午餐就很受好评
会议现场,很多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负责人,对学生营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致辞。他强调,“食育中国与青少年健康”蕴含着我国共建营养健康家庭的核心理念,彰显了现代社会城乡居民生活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共同追求,更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
上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毛素云致辞。她说,上城区将一如既往重视食育,让食育学习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必修课。通过构建科学的食育课程体系、设计丰富的食育实践活动、落实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让学生“吃出健康”,回应老百姓对美好生活、品质生活的追求。
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项海刚介绍上城区食育工作开展情况。他说,健康是第一位的,健康是从吃出健康开始,上城区很多学校,都有条件办食堂,做到了把菜谱提前发给家长。没有食堂的吃营养午餐,搭配也很好。现在大家都很注重孩子的营养问题,2016年浙江还有过调查,早饭吃得好,学生的成绩等表现也越好,这个有一定的道理。
除了注重营养,上城区高度重视食育工作,并把其作为五育融合的重要举措和载体。比如低段认识食物,六年级学生去学农一周等。开展食育,在餐饮过程中教会孩子修德、明理、知礼。这也是美好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生动体现。此外,上城区也应用信息技术,联动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食品营养和食品安全问题。
论坛发布《食育中国杭州论坛宣言》
活动现场,由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关爱青少年营养健康专项基金与北京华彬文化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健康中国行食育校园行动公益项目,在本次论坛正式启动。
论坛通过并宣读了《食育中国杭州论坛宣言》。《宣言》强调要积极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关注食育,关爱青少年营养健康,并以食育为抓手持续推动中国青少年营养健康事业发展。
此次活动还专程邀请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专家为上城区的近200位学校教师进行了食育课程培训,来自北京的食育老师,为杭州市清河实验学校四年级学生举行了别开生面的食育公开课。
杭州市清河实验学校书记、校长金晓蕾也介绍了学校开展食育的相关经验。“通过食育课程,清河学子吃出文化,习得美食好传统;吃出节俭,习得节约好习惯;吃出动力,习得评价好方法;吃出美感,习得饮食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