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地区统筹,加强分类指导。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全过程,以学生日常生活、学科融合、红色教育实践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构建“党委政府抓全局、教育部门抓统筹、有关部门抓配合、劳动基地抓实践”的协作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地区部署、县(市)主抓、学校落实、班级特色、家庭补充”的推进机制,形成全地区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是注重课程设置,发挥渠道作用。指导中小学按规定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小学1至2年级学生每周课外、校外劳动时间2小时,小学3年级以上和中学生每周劳动时间3小时。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安排劳动教育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等课程进行必要统筹。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全地区各中小学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190余个、社团活动430余场次。
三是优化资源整合,强化实践体验。充分发挥吉木乃县作为自治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的作用,推动各县(市)各学校结合办学特色、专业学科和地域文化底蕴,开发蔬菜植被种植、中草药种植等特色课程。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作用,推动学校积极建设和改造校内劳动学习空间,设立“责任田”“幸福家园”“手工坊”等209处劳动实践场所,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劳动实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