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 | 食品有意思 关于我们

王金平:从食育入手 树节俭新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16  来源:江西日报
核心提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要深刻分析产生餐饮浪费现象的原因,从加强食育入手,通过观念培育和习惯养成,在全社会树立勤俭节约新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他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要深刻分析产生餐饮浪费现象的原因,从加强食育入手,通过观念培育和习惯养成,在全社会树立勤俭节约新风尚。


    餐饮浪费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
    从思想意识层面看,不良消费习俗是首要原因。受讲排场、比阔气、爱面子等不良风气和不文明消费习惯的影响,在餐饮文化中,宴请客人时总是担心菜点少了,不可避免地产生餐饮浪费。另外,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节俭意识逐渐淡薄,不珍惜粮食被人们当成小事,觉得浪费没什么大不了。有的餐饮场所设置最低消费标准、希望顾客多点菜以赚取更多利润、对浪费行为视而不见、提供的菜品分量大等因素,也对餐饮浪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机制建设层面看,法律法规不完善是重要原因。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倡导文明生活方式等方面作出了一些规定,在实践中虽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倡导多,内容比较笼统;二是制止浪费包括餐饮浪费的专门法律法规缺失,还没有形成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难以建立起有效的系统性治理机制。
    从宣传教育层面看,跟食有关的教育不到位。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物质是极大地丰富了,但是,系统、连贯、全社会层面的关于食的教育,一直处于缺位状态。这几年,不少人开始意识到加强食育的重要性,但食育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形成共识并付诸实施,仍有待时日,这是必须补上的一课。
农耕文化教育是食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西日报记者 梁振堂摄

    加强食育是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有效手段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国家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建设规范》明确指出:“食物营养教育,简称食育,狭义上是指进行食物营养知识教育,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广义上是指以食物为载体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不仅包括食物生产、食物营养、食品加工与烹饪、食品安全、膳食搭配、健康饮食习惯培养等知识与技能教育,也包括节约爱惜食物意识培养、饮食文化教育、农耕文化教育、识农认农,乃至科学素养培养、生命价值认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等内容。”
    根据上述定义,食育有三层含义:一是关于食材、食物和饮食方法的教育,其目的是帮助个体获取并养成有关食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通过教育引导,帮助个体强化节约爱惜食物意识,传承弘扬优秀饮食文化和农耕文化,并将食中的“农”元素挖掘出来,增强识农认农的能力素养;三是从食的角度培养科学素养,理解和认知生命价值,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培养健全的人格。换句话说,食育指的是与各种食物和饮食相关的活动与教育,是一种关于食、基于食和通过食进行的教育,既是教育内容也是教育手段,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吃什么”“怎么吃”“为什么吃”。从纵向维度看,食育贯穿人的一生,是全生命周期的教育;从横向维度看,食育关切所有群体,是全覆盖的教育。
    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紧迫性、现实性、重要性的维度分析,加强食育有利于培养节约习惯、形成节约风尚,有利于倡导绿色理念、倡导文明新风,进而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养成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习惯。这是因为,一方面,基于餐饮浪费的现状看,2018年,《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披露,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浪费率达38%,学生盒饭有三分之一被扔掉。另一方面,基于食育的功能看,食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舌尖上的教育”、营养的教育、健康的教育,同时也是回归生活的教育和回归教育的生活。由此,加强食育的关键在于“育”,把握一日三餐中所蕴含的教育契机,传承敬天惜物的传统与精神,在生态文明教育、绿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家庭教育中融入食育,有利于推进“舌尖上的革命”,有利于推动形成绿色、节约的餐饮文化、培养节约习惯,有利于共同呵护“舌尖上的安全”“舌尖上的健康”“舌尖上的节约”。

    开展食育亟需全社会参与协同
    食育作为大卫生、大健康、全生命周期的教育,承载着促进全民健康、树立节俭社会风尚的重要职责。有效发挥食育在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中的作用,亟需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多元主体全面参与、有效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学生是培养节约习惯、树立健康饮食观念的重点人群,学生阶段也是形成良好食育理念的重要时期。江西各类学校在校生有1000多万人,在国民教育中融入食育,挖掘出食中的德、智、体、美、劳的元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建议将食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各级各类学校开设相应的必要课程,建设食育试验区、试点校,积极申报国家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让食育知识、食育思维、食育能力、食育精神走进校园、走进家庭、走进社会,提升学生对食物营养、食品安全的认知水平,补齐学校食物浪费、学生节俭意识缺乏的短板,引导学生追求健康生活方式、懂得感恩、敬畏生命与自然,培养健康文明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和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
    二是培养专业人才。食育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相关的专业人才少。江西高校特别是师范类院校应在加强食育中主动担当作为,树立以食立德、以食启智、以食健体、以食强美、以食育劳的核心育人理念,把食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整合利用多学科专业资源,设置相关专业或专业方向,开展教师专题培训,建构开放式教学研讨平台,解决食品卫生和营养科学人才及中小学食育师资短缺的难题。探索建立食育领域的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将食育与国民营养健康教育相融相促、协同创新。发挥好“江西省国民营养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等组织的作用,聚焦加强食育、培养节约习惯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成果应用,为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实践探索提供理论支撑。
    三是弘扬优秀饮食文化。餐桌文明是社会文明、国家文明的缩影,是国民素质、礼仪素养的体现。从“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到“食志、食功、食德”的孔孟食道,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勤俭古训,从“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到“食不言”的饮食礼仪,无不体现出中华饮食文化精髓。应把优秀传统饮食文化融入食育,将传统饮食礼仪、感恩自然、敬畏生命的大善之心和友善关爱、谦恭敬让、勤俭节约的做人持家之道融入其中。要深刻反思现有饮食观念的误区和陋习,深入开展“光盘行动”、整治浪费之风、摈弃落后饮食观念,弘扬和发展科学理性、健康文明、勤俭节约的优秀饮食文化。
    四是增强食育工作协同。应运用法治思维、采取法治方式、强化法治保障,把食育摆在同德育、智育、体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使食育成为一项有法可依的长久之策。建立相关机构,统筹安排加强食育的相关工作,研究部署相关重大问题,着力推动食育方面的政策宣传贯彻、知识科普、试验示范、产业培育等工作。推进食育的深入开展,发挥好企业、社会组织、家庭等各方作用,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到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行动中,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氛围。
 
 

声明:

  • 1.凡本网所有原始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育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育网”
  • 2.凡本网“来源”处标记“×××××(非食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为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联系方式:电话  18500193189(同微信);QQ  3112742182
 

食育网,作为行业信息交流和推广传播平台,旨在通过汇总行业信息,举办行业活动等,呈现中国食育发展动态。
电话:010-68869850  QQ:3112742182
邮箱:lss@foodmate.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外亮甲店1号恩济西园

  • 食育网公众号

  • 食育网视频号

  • 刘老师 18500193189
    (微信同号)
  •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