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教以育为先。”教育,离不开烟火气。
食育藏在孩子美好的生活里。从一日三餐里吃什么、怎么吃到健康吃;从家里“妈妈的味道”到幼儿园里“山的味道、海的味道”;从闻食物的味道,到吮吸、咀嚼之后体会食物丰富的层次和变化;从“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到“饮食约而精,园蔬逾珍馐”……食育渗透于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餐四季,温暖有序。小小的食物凝聚了万千精髓,也提供了极佳的自然教育机会。
食育可以通过食物种类和营养知识来帮助孩子建立科学的饮食习惯,并将其延伸到与自然、社会、食物及文化的链接,以此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独立人格。帮助孩子成为温暖、独立、阳光的人。
食育是一种以食物为纽带开展的教育,对于2-6岁孩子所接触的食物来说,不仅是身体成长所必须的,更是要通过食物达成的心理的抚慰,感情的传递,文化的延续。
食育不仅仅包括食物搭配、饮食习惯和餐桌礼仪,从简简单单的一日三餐中,让孩子们明白“吃饭”也可以成为一种力量强大的教育。
食育藏在每天和食物打交道的日常里
真实的食物,不仅能滋养身体,更能滋养心灵。当我们带着孩子,用食物作为载体,开展教育,开始思考,开启探索,我们便能走进真实的生活、探寻生命的意义,回归个体对成长最本真的需求。
春天吃香椿,夏天吃西瓜,秋天有莲藕,冬天萝卜甜……顺时而食,通过当时当季的食物原味,我们希望让孩子们感受生命成长的规律,食物成长的时节,以及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感恩会在无声无息中播撒在孩子们的心中。
带着孩子过生活,带着食物做教育,是对孩子最真切、最日常化的教育。
一日三餐,每年一千多餐,重新思考与食物的关系,以及如何能用这个过程中的各个节点达到不同的教育目的。我们相信教育是活出来的,而最好的方式就是成人真实地展现一种生活状态。如同我们每日三餐之前,孩子们都会合掌低头说感恩词:“感谢为食物付出辛勤劳动的人”,这就是一种对于食物的敬畏和感恩之心。
“食育”并不只是带孩子们去烹饪或是品尝美食,更重要是的是从孩子的真实生活出发,参与和体验与食物有关的一切日常活动,包括蔬菜的生长和培育、食材的选择、准备和烹饪的过程、餐具的整理和清洗、厨余的处理等等。
如果德育、智育、体育是土地上的植物,那么食育就是土壤,滋养着德智体的生长发展!当孩子们从日常的活动中,去体会和感受食物真实、直接地作用于我们的生活,才能够让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健全人格,全面发展。
带孩子走进市井生活,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孩子通过市场上售卖的不同瓜果蔬菜,水产海鲜,感受到季节更替对当地物产的影响,从而对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上的自然产物有进一步的了解。
新鲜的粮食蔬菜让孩子在无形中形成偏好自然食材的习惯,制作食物更能让孩子学会照料自己的生活。感受到自然食物的方方面面,还能让孩子感受到自然的色彩、形状、质感,无形中给孩子上了一堂精彩的自然教育课。
节日庆典里包含着重要的食育
在温馨的厨房里,美味的调制尽在食物选择的运筹帷幄之中;在热络围坐的餐桌上,文化、礼仪与风俗也一览无余……让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浸润并受益于中国独有的文化情怀,无论是对个体成长、群体塑造、社会发展,还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更新都是十分有益的。
食育中一个非常重要部分,就是节日。富有文化传承性的节日庆典总是跟食物有特定的链接,每逢大型节日我们都能通过美食分享活动看到“食育”在孩子们身上的体现。
不同的节日都有着诗一般的特色饮食和故事,比如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吃青团,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冬至节气吃饺子,腊八节喝美味粥品……这时候吃特定的食物已经不是为了饱腹,而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仪式。
被纳入食育范围的节日节气庆典,3-6岁的孩子也可以参与食物制作的全过程。既锻炼动手能力,过程中还可以让孩子们深入参与到节日庆典的筹备中,增加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和认同,对家庭和幼儿园也有更深的了解和归属感。所以每一个节日都是一次最佳的食育契机。
食育,既是真切的生活教育,也是真实的生命教育。自然天成,食育润养。一个认真对待食物的人,一定是一个认真生活的人,一个认真生活的人也一定会照顾好自己……这大概就是每个父母对孩子最朴实无华的愿望了。
食育,既是一种回归生活的教育,也是一种回归教育的生活。一日的三餐两点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只是吃好吃饱,而是一饭一蔬的烟火气,一朝一夕的温暖人情。我们也希望让孩子们在一个真实的、被尊重的、有爱的环境中自由生长,并鼓励他们积极的参与生活。勇敢放手,相信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