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12月已将过半,马上就要到冬至了。今年冬至日的时间为公历十二月二十一日,农历则是十一月初七,这个日期是否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从《二十四气节》歌里找答案: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二天。
前面两句大家都非常熟悉,由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取一个字组合而成,大家都能背诵。那这后面两句是什么意思呢?后面两句就是节气所在日期的规律,也就是每个节气都出现在哪一天,这个答案就藏在里面。
“廿(niàn )”是二十,“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是指上半年的节气基本上都是6号、21号,下半年逢8号、23号就是节气。“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二天。”是指每月都有两个节气,节气的日期相差也只不过一两天。比如今年的冬至就是下半年的12月21号就比节气歌中的23号只差两天。
冬至的天际现象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至”是极致的意思,冬藏之气至此而极。它包含三层意思:阴寒达到极致,天最冷;阳气始至,上升才逼天气寒彻;太阳行至最南处,所以昼最短,夜最长。
冬至的天气现象最为明显的就是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过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就进入了我们说的数九寒天。冬至的到来,也意味着寒冷冬季的到来。
冬至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不少的风俗习惯,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冬至的习俗都有哪些。
冬至的习俗
习俗一:数九
上面我们说到从冬至过后就开始进入了九九寒天,自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数九: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插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数九后天气就开始变冷,二九三九时天气最为寒冷,等到五九六九后天气便会慢慢变暖,到了九九后,农民又要开始新一年的工作了,冬至的时候有九九消寒的习俗,不仅九九消寒图还有九九消寒表,都表达了人们希望迎冬赶紧过去的美好心愿。
习俗二:冬至食俗
——北方吃饺子
在北方饺子是一种很重要的主食,很多重要的节日都离不开饺子,在冬至这天更是要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
吃饺子是来源于古代名医张仲景冬至时节,天气寒冷。过去的生活条件差,很多乡亲们就得了冻病,张仲景关心贫穷的乡亲们,所以在冬至那天与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而这里的娇耳就是后来的饺子。慢慢就流传下来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至今流传民间俗语:“冬到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喝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汤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现山东滕州一带,这天被称作伏九,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人人对长辈对家庭都是为图个好兆头。
——南方吃汤圆
北方吃饺子,南方吃的是汤圆,在生活中不少人吃过汤圆,汤圆是一种用糯米制成的圆形甜品,有着不错的寓意,圆意味着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老一辈的长沙人都知道,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糯米饭。糯米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习俗三:冬至礼俗
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按照南方习俗,冬至节与清明节一样重要,都要祭奠亡灵。怀念已经故去的亲人、追思深深铭刻于心的过去的温馨,越来越变成我们心灵的一种寄托。
幼儿园里的冬至食育
幼儿园里常见的是与冬至相关的环创,其实真正让孩子理解节气这个抽象名词还真不是那么容易。我们还是以食育故事开启有关冬至食育的探索吧!
活动一 节气认知
建议使用萌逗食育课程《送来节气的小龙》课件,故事中每隔15天就有一条小龙来人间吹一口气,有时吹出干燥的气,有时吹出寒冷的气,于是人间就有了冷暖变化,四季交替。
通过节气小龙的故事,先让孩子理解什么是节气,即节气与气候、自然环境及人们吃的食物都是有关联的。这样再理解冬至是怎么样的就容易多了。
活动二 食物认知
冬至大部分地区温度降低,也就是有冬天的感觉了。这里我们来认识这个季节常吃的食物,也是冬至这个节气的代表食物。
建议使用萌逗食育《中国的人主食》课件,让孩子们了解南方与北方、米食与面食的区别。这样为后面的食育课程打下基础。
活动三 冬至食俗
“驱寒矫耳汤”与饺子的民间传说。
活动四 冬至食物操作
认识食物后我们可以在小厨房动手操作一下,可以根据地区的不同,选择萌逗食育DIY里的无添加色素的天然食物做法:《五彩饺子》或《七彩汤圆》。
活动五 冬至食育环创
幼儿园里的冬至环创还是很常见的,一般的节气环创都会包含节气食育的内容。
经过前面的几个食育活动,孩子已对冬至有了具像和感性的认识,我们可以通过手工等艺术活动引导孩子的认识外化,形成小的作品展示出来。
冬至的习俗之一就是数九是多么好的手工素材呀
食育与节气有着天然的相关性,是节气活动不可或缺的内容。食育有着自身的生活性和很好的延展性,为幼园的节气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二天。
前面两句大家都非常熟悉,由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取一个字组合而成,大家都能背诵。那这后面两句是什么意思呢?后面两句就是节气所在日期的规律,也就是每个节气都出现在哪一天,这个答案就藏在里面。
“廿(niàn )”是二十,“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是指上半年的节气基本上都是6号、21号,下半年逢8号、23号就是节气。“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二天。”是指每月都有两个节气,节气的日期相差也只不过一两天。比如今年的冬至就是下半年的12月21号就比节气歌中的23号只差两天。
冬至的天际现象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至”是极致的意思,冬藏之气至此而极。它包含三层意思:阴寒达到极致,天最冷;阳气始至,上升才逼天气寒彻;太阳行至最南处,所以昼最短,夜最长。
冬至的天气现象最为明显的就是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过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就进入了我们说的数九寒天。冬至的到来,也意味着寒冷冬季的到来。
冬至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不少的风俗习惯,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冬至的习俗都有哪些。
冬至的习俗
习俗一:数九
上面我们说到从冬至过后就开始进入了九九寒天,自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数九: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插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数九后天气就开始变冷,二九三九时天气最为寒冷,等到五九六九后天气便会慢慢变暖,到了九九后,农民又要开始新一年的工作了,冬至的时候有九九消寒的习俗,不仅九九消寒图还有九九消寒表,都表达了人们希望迎冬赶紧过去的美好心愿。
习俗二:冬至食俗
——北方吃饺子
在北方饺子是一种很重要的主食,很多重要的节日都离不开饺子,在冬至这天更是要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
吃饺子是来源于古代名医张仲景冬至时节,天气寒冷。过去的生活条件差,很多乡亲们就得了冻病,张仲景关心贫穷的乡亲们,所以在冬至那天与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而这里的娇耳就是后来的饺子。慢慢就流传下来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至今流传民间俗语:“冬到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喝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汤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现山东滕州一带,这天被称作伏九,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人人对长辈对家庭都是为图个好兆头。
——南方吃汤圆
北方吃饺子,南方吃的是汤圆,在生活中不少人吃过汤圆,汤圆是一种用糯米制成的圆形甜品,有着不错的寓意,圆意味着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老一辈的长沙人都知道,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糯米饭。糯米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习俗三:冬至礼俗
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按照南方习俗,冬至节与清明节一样重要,都要祭奠亡灵。怀念已经故去的亲人、追思深深铭刻于心的过去的温馨,越来越变成我们心灵的一种寄托。
幼儿园里的冬至食育
幼儿园里常见的是与冬至相关的环创,其实真正让孩子理解节气这个抽象名词还真不是那么容易。我们还是以食育故事开启有关冬至食育的探索吧!
活动一 节气认知
建议使用萌逗食育课程《送来节气的小龙》课件,故事中每隔15天就有一条小龙来人间吹一口气,有时吹出干燥的气,有时吹出寒冷的气,于是人间就有了冷暖变化,四季交替。
通过节气小龙的故事,先让孩子理解什么是节气,即节气与气候、自然环境及人们吃的食物都是有关联的。这样再理解冬至是怎么样的就容易多了。
活动二 食物认知
冬至大部分地区温度降低,也就是有冬天的感觉了。这里我们来认识这个季节常吃的食物,也是冬至这个节气的代表食物。
建议使用萌逗食育《中国的人主食》课件,让孩子们了解南方与北方、米食与面食的区别。这样为后面的食育课程打下基础。
活动三 冬至食俗
“驱寒矫耳汤”与饺子的民间传说。
活动四 冬至食物操作
认识食物后我们可以在小厨房动手操作一下,可以根据地区的不同,选择萌逗食育DIY里的无添加色素的天然食物做法:《五彩饺子》或《七彩汤圆》。
活动五 冬至食育环创
幼儿园里的冬至环创还是很常见的,一般的节气环创都会包含节气食育的内容。
经过前面的几个食育活动,孩子已对冬至有了具像和感性的认识,我们可以通过手工等艺术活动引导孩子的认识外化,形成小的作品展示出来。
冬至的习俗之一就是数九是多么好的手工素材呀
食育与节气有着天然的相关性,是节气活动不可或缺的内容。食育有着自身的生活性和很好的延展性,为幼园的节气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