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周一,浙江少儿频道“艺教新周刊”参观采访了我们的食育课堂。
当天的课程在杭州市丹枫实验小学的食育教室开展。这是一个完全为食育课而设计的空间,集科普、教学、体验于一体。
教室里摆放着一个个小小的储物罐,里面装满了各种生活中常见的食材,以供孩子们的辨认和学习。
而完善的配套设施,加上多功能厨具,则能够满足课程所需的全部基础烹饪操作。
本次课程的主题是《粒粒皆辛苦》,从大米这种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出发,围绕可持续饮食的理念而开展。
二年级的小朋友们穿上了统一的围裙、手套、帽子,在老师的带领下,从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的五感出发,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帮助米宝宝回家的游戏,分别认识了糙米、糯米、黑米以及大米的区别。
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辨食力、言食力、创食力、美食力、悦食力。
这也是食育课对孩子最直接的两点帮助,让孩子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吃。 除此之外,孩子们还在课堂上体验了大米的一生,从中感受“粒粒皆辛苦”不仅仅是因为饭粒中浸透了农民辛勤的汗水,更凝聚了稻粒自身的生命力量。
并且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用剩食制作手鞠球饭团。从捏饭团到摆盘装饰,再到打包整理,同学们个个化身小厨神,忙得不亦乐乎。
现代人离开土地太久,不了解这一碗饭背后的辛勤劳作,是造成粮食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带领学生一起做饭团,就是从想要爱惜粮食到掌握如何爱惜粮食,引导他们去思考生活中更多不浪费的可能。
二年级的许戡迪小朋友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今天我学到了一粒米是来之不易的,所以我们要感谢农民伯伯,以后要珍惜粮食,不浪费每一粒米。”
食育不仅是舌尖上的饮食教育,更是以食物为载体,以文化为核心的通识教育。 所以在食育课程中,我们不仅会告诉孩子怎么吃,还会引导孩子做出适合自己、健康和愉悦,且富有社会责任感,可持续的饮食选择。
通过培育身心健康的个体、幸福美好的家庭,从而构建一个健康永续的生态,达成人和食物、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食话从2015年开始聚焦食育,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与浙江工商大学等机构和国内外教育专家合作,研发了一系列的食育系统课程。
杭州市丹枫实验小学将这套课程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大力推广,覆盖一到三年级的学生,每周一都会有一节食育课。
这个学期的课程主题是“食法自然”,围绕四季更替、物候变化而展开,结合感官食育和二十四节气,集现代饮食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于一体,受到了学生、家长和学校的一致好评。
二年级的吴雨祺小朋友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喜欢食育课,“这是我本学期第7次上食育课了,我每一节课下课后,都非常期待下一节课,因为每一节食育课都有很多新奇好玩的事情。”
除此之外,我们还走进了浙江大学附属小学、杭州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求是竞舟小学、上海平和国际学校、钱江贝赛思外籍子女学校等多所学校。
我们希望能够集结更多认同食育理念,
并乐于参与的食育同行学校,
一起来倡导并推动中国食育的健康发展。
对于在校内开设系统食育课感兴趣,
添加助手“食小花”
回复“食育同行学校”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