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深化新时代劳动教育,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全方位支持的劳动教育工作格局,营造全社会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松江区开展第五届“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活动。宣传周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进一步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新风尚,唱响“我是未来劳动者”的时代强音,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5月9日下午,一粒米的成长——松江区第五届“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展示活动顺利举行。本次活动覆盖区域内多个上海市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超600人次同步进行不同样式的劳动体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全区中小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盛宴。
在主会场上海家绿蔬菜专业合作社,松江区教育局副局长朱永为上师科创的孩子们发放劳动体验包。上海家绿蔬菜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张春辉现场进行“一粒米是怎样从种子变为米饭的?”科普宣讲。
活动现场还连线了上海土是宝农业专业合作社,泗泾三小的同学们通过大屏幕展示了自己精心培育的秧苗,展现了在劳动实践中收获的成果。紧接着,镜头切换到田间地头,同学们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插秧实践。虽然动作略显生涩,但每个人都全神贯注,认真完成每一个步骤。
随后,视频连线切换到大米博物馆。茸一中学的同学们跟随来自上海入木田实业有限公司的辅导员老师的脚步,探寻一粒米的奇妙旅程。同学们沿着“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深入了解了一粒米从育种、插秧、收割到加工、烹饪的全过程,深刻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随后,同学们现场体验制作松江非遗叶榭软糕,从筛粉、揉团到模具成型,亲手完成传统美食制作。
回到主会场,有趣的互动问答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一粒稻种从播种到变成我们碗里的米饭,大约需要多少天?”“如果现在你是小稻苗,最怕遇到什么自然灾害?”同学们踊跃举手,争相回答。通过问答,大家对农耕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各个分会场的劳动体验也精彩纷呈
泗泾二小的学生们在上海太平洋禽蛋专业合作社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土灶烧饭体验之旅。同学们学习生火技巧,亲手烹饪农家菜肴,有的负责翻炒时令蔬菜,有的忙着给土鸡蛋翻面,还有的盯着米饭的火候。炊烟袅袅中,饭菜的香气渐渐弥漫开来,孩子们红扑扑的脸上写满了期待与成就感。
三新思贤、上师大附外中的学子们来到上海市松江区工人文化宫,走进劳模工匠馆,开启别具特色的劳动教育之旅;在VR虚拟劳动互动体验区,同学们戴上VR设备,沉浸式体验了不同职业的劳动场景,感受科技与劳动融合的魅力;在“薪火相传”讲堂上,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曼恒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建国为同学们带来《触手可及的虚拟现实》主题讲座,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现场演示,展示VR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分享了自己在技术创新道路上的奋斗故事。
东华附校平原分校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绵延千年的农耕文化,带领同学们来到小昆山镇稻米文化体验馆,通过“一粒米的旅程”实践课程,让学生切身感受“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活动前期,学校开展“认识大米”主题班会课;实地研学后,同学们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在家长指导下开展了“米制品制作小厨师争霸赛”,纷纷展示出自己制作的寿司、粽子、年糕等米制美食。
本次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理论实践结合的方式,让同学们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劳动教育宣传周期间,全区各校也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佘外北校
劳动创美好,实践育童心,佘外北校以多元实践深化劳动教育。学生们通过“指尖生辉”活动,用彩泥、折纸制作专属勋章赠予保安、保洁等校园劳动者,在温暖互动中感悟平凡岗位的光辉。“工具对对碰”环节通过绘画警徽、厨具等职业工具,解码不同行业的劳动价值。亲子合作的“果蔬巧手艺”将黄瓜、苹果等食材创意拼贴,在刀工与构思中体验劳动创造美的真谛。系列活动贯穿整理课桌、安全实践等日常细节,引导学生从躬身劳动中培育感恩之心与创造能力。
九亭二中
九亭二中劳动周依次开展整理行李箱比赛、种植比赛、志愿服务劳动、导生共劳动、寻找“服务之星”、传承“非遗”劳动等活动,同学们用劳动丈量责任,以实践叩问初心,将“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信念融入日常,做劳动技能的学习者、劳动精神的传承者、新时代的奋斗者。
上外云间小学东校
上外云间小学东校的校园里,劳动活动丰富多彩!大队例会上,红领巾宣讲员讲述劳模故事,激励同学们向榜样看齐。劳动课上,四年级同学借助AI制作植物名片,探索植物奥秘,玩得不亦乐乎。还有“探秘校园土壤”活动,同学们在探索中了解土壤知识,树立环保意识。在学校的“云书快递”启动仪式上,“快递员”们精神抖擞地“上岗”,为大家传递知识。而四年级同学走进专用教室打扫卫生,让教室整洁如新。这些活动让同学们在劳动中收获满满,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岳阳小学
岳阳小学针对不同学段设计分层活动,低学段开展整理收纳、旧物改造、简单菜品制作等活动,中高学段开展衣物收纳、劳动者寻访等活动,活动融入家庭场景,借助家长指导形成教育合力,全方位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与实践能力。此外还结合多元场景深化学生体验,如组织拍摄涵盖值日教学与整理技能的劳动教育视频供学生观看学习;组织田间采摘活动让学生亲历农耕,引导学生从“会劳动”“勤劳动”到“爱劳动”“善劳动”。
二实小
二实小的少先队员们组成实践小队,在校外辅导员的带领下,深入社区开展“致敬劳动者”主题活动。队员们走访了快递站、街道清洁点和24小时便利店和急救中心,采访快递员师傅、环卫工阿姨、便利店店员、急救救护员等基层工作者,用笔记录下他们凌晨4点上岗、日均步数2万+的工作日常。在亲身体验环节,队员们尝试分拣重达15公斤的快递包裹,跟随环卫车清扫街区,学习便利店货架补货技巧、急救知识。这场特殊的劳动教育课,让少先队员们在汗水中读懂“劳动创造幸福”的真谛。
民乐学校
民乐学校学子通过绘制“学习劳模精神解读大国工匠”小报,深入了解了大国工匠背后的故事,传承劳动精神;通过“幸福生活双手创造”劳动职业微调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形成初步规划;通过“我的成长修炼册”劳动手帐制作,在家长指导下建立劳动技能提升长期规划,利用劳动周启动记录,提升劳动素养。
古松学校
古松学校的同学们积极参与家务实践,通过“家庭劳动打卡”活动,锻炼独立生活能力;走进社区、校园,开展环境清扫,用行动践行奉献精神,传递温暖。此外,同学们还通过劳模故事分享和诗歌朗诵,深入学习“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内涵,激发了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意识。
佘外实验
佘外实验依托校园生态劳动跨学科学习场馆开展一系列生态劳动,如学生在“花果园”开展枇杷梳果行动,在“森系馆”开展还原水生态活动,在“山脚下的快乐农场”参与春苗守护行动,在“星空间”利用校园农场种植的薄荷叶制作薄荷清凉膏。
三新东校
为激发学生劳动热情,让劳动精神在实践中生根发芽,三新东校开展“劳动砺心智实践育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发挥奇思妙想,亲手制作出一枚枚饱含心意的劳动勋章赠予校园中的劳动者,感谢老师、食堂师傅、保洁阿姨、门卫叔叔等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与此同时,“劳动工具我认识”活动也在一、二年级火热进行,家长与孩子携手合作,共同制作《家庭劳动工具使用手册》,在温馨的亲子互动中,孩子们不仅认识了教室内、家中的各类劳动工具,还掌握了正确使用方法。家校协同发力,将劳动教育融入生活点滴。
视觉附校
视觉附校举办劳技大比拼,剥毛豆、缝纽扣、叠衣服……男生女生齐上阵,全校学生在比超赶学中争当劳技小达人。低年级的萌娃们挑战整理书包、剥毛豆;高年级的学生们尝试穿针引线缝纽扣、叠衣服。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劳动热情,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劳动的价值,懂得幸福生活靠劳动创造的道理。
科德高中
科德高中举办“厨神”大赛,创新劳动教育。学生自主采买、独立完成烹饪与创意摆盘,锻炼了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评委从工序、美感、口味等多维度进行评审。比赛中,选手们娴熟翻炒、香气四溢,最终诞生新一届“厨神”。活动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体验劳动乐趣,增强责任感,推动劳动教育“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