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经开区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努力打造“劳动+培德”“劳动+增智”“劳动+强体”“劳动+育美”的融合教育模式,力求实现劳动教育与其他各育的深度融合,丰富“五育”内涵。
劳动+培德:塑造时代新人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经开区各学校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之中,特别是今年春季以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净美校园”行动,推进校内校外一体靓丽,教师学生一同参与,引导学生靓班级、净校园、美社区,在充分的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感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这些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更培养了他们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同时,各学校还注重挖掘劳动中的德育元素,如开展“大国工匠”“寻找最美劳动者”等主题劳动教育课,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为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劳动+增智:激发创新思维
劳动不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智慧的创造。各学校鼓励学生在劳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新的劳动方法和技巧。
为将日常劳动教育形象化、可观化,各学校已100%全面开辟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引导学生依托四时节气,运用科学、生物、地理、历史知识种植时新蔬果、育苗施肥,体验学以致用的喜悦。另外,充分挖掘社会劳动教育资源,与社区农场、区域企业联合开展劳动课程实践,充分利用区域劳动教育资源优势,积极推出种植实验、农业科技、生态节水等多种多样的特色劳动课程,真正实现学生动手和动脑、体力和脑力、实践和成长的完美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劳动+强体:锻造健康体魄
劳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增强意志品质。各学校结合学雷锋纪念日、植树节、劳动节、农民丰收节等,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投身社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年来,各学校组织学生到社区、乡村开展校外义务植树活动,让学生在出力流汗的同时锻炼健康的体魄,磨炼坚强的意志,培养无私奉献的精神。
劳动+育美:培养审美情趣
劳动本身蕴含着美。各学校依托各自实际,发挥本校教师、家长特长,充分将劳动与非遗技艺相结合,开设出绒花、剪纸、拉面制作、掐丝珐琅、版画印刻、香囊制作等特色劳动社团,各学校特色劳动社团开设率已达100%,同时以春节、端午、中秋等重要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专题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知文化、传承非遗。同时,各学校还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劳动中美的元素和价值,如劳动者的姿态美、劳动成果的形态美等,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中的重要一环,是打通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之间学科边界的重要媒介。经开区各学校将继续深耕劳动教育,依托劳动教育让“五育”之间产生自觉、自然、自洽的有机联系,不断促进学生的品德培养、智慧增长、体质增强和审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