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春草绿,一树一花寄追思。”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近日,福山区实验小学组织开展“‘清’风寄追思‘明’媚好春光”劳动实践活动。
品青团
吃青团,是清明节流传已久的传统习俗,同时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活力。五年级的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制作青团,搓、压、揉、团,各种动作齐上阵。一个个碧绿光滑的团子跃然桌上,每一个青团都承载着孩子们对劳动和传统文化的热爱。通过自己动手劳动,他们掌握了制作青团的方法,还把美食分享给家人。
捏面燕
面燕寓意“春燕衔春来,吉祥满人家”。通过动手实践,四年级的孩子们不仅用彩泥体验传统面食技艺,还能在捏、剪、压的过程中感受民俗文化的生命力。一只只栩栩如生的面燕,承载着对春天的期盼,也飞进了童真的记忆里。
绘彩蛋
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孕育生命的象征,绘彩蛋成为了一种寄托哀思、传递温情的方式。三年级的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为鸡蛋描绘多样的图案,涂上斑斓的色彩。一颗颗创意无限的彩蛋,寄托着孩子们对春天的美好期望。
传精神
踏寻英雄足迹,赓续红色血脉,二年级的孩子们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游览红色旅游胜地,实地感受革命历史的厚重,学习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精神上再一次得到了洗礼。
寻春天
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山野翠绿,正是踏青好时节。一年级的孩子们走进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踏着绿油油的青草,踩着软绵绵的春泥,嗅着沁人心脾的花香。瞧!孩子们在和“春姑娘”进行一次美好的约会!此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孩子们对传统习俗也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和认识。他们纷纷表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