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食育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与养生、节气等传统智慧紧密相连。古代文人墨客常以诗酒茶为伴,不仅追求味觉上的享受,更注重通过饮食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人对食物的认知和需求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求饱足到如今追求安全、营养、科学的膳食结构;从简单的饮食满足到追求涵养、健康以及文化的体验。这背后反映的是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懈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就让我们循着这道贯通古今的味觉脉络,共同开启食育课程的进阶之旅,见证食物如何成为滋养生命、传承文明的最温暖载体。
“医教共促”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生态
济南市天桥区行知幼儿园
济南市天桥区行知幼儿园在中医药文化课程方面的创新举措可归纳为以下五大维度,形成了“环境浸润 + 课程创新 + 家校协同 + 社会辐射”的立体化育人体系:
一、环境浸润:打造沉浸式中医药文化场域
幼儿园创新打造“一廊三区五坊”中医药特色环境体系:
✪文化长廊:50米长廊以绘本形式呈现华佗刮骨疗毒等经典故事,搭配触控式电子屏实现互动学习。
✪百草认知区:种植薄荷、艾草等30余种药用植物,每株配有幼儿手绘的“生长日记”,形成动态生命教育素材库。
✪中医体验坊:陈列戥子秤、药碾等传统器具,儿童可体验配药、捣药全过程,实现“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环境创设强调参与式共建:
✪家长中的中医师指导种植区规划,美术教师家庭捐赠手绘《本草纲目》插图,祖辈家长传授草木染技艺。
✪三代人共同完成《我家传家宝》手账本,记录听诊器、处方笺等医疗物件故事,构建跨代际文化纽带。
二、课程创新:构建医教融合的成长生态
幼儿园创新开发“杏林萌芽”园本课程体系,涵盖三大模块:
生命教育模块
✪引入红十字会专业急救培训,开发《幼儿急救小超人》情景剧。
✪通过模拟气道异物梗阻处理场景,使90%大班幼儿掌握基础急救技能。
✪近三年累计开展应急培训十余场,构建校园安全防线。传统文化模块
✪创设“跟着节气识百草”主题课程,春分制艾草青团、霜降熬秋梨膏。
✪开发AR中药卡片游戏,扫描蒲公英卡片可观看3D生长过程,实现虚实融合教学。
职业体验模块
✪设立“杏林小医院”角色区,配备智能脉诊仪等设备。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游戏”学习健康自护知识,培养中医思维。
✪与社区国医堂建立研学基地,定期开展中药香囊制作、艾灸体验等实践活动。
三、家校联动:激活协同育人新动能
构建“专业支持-实践参与-社会辐射”三维协同机制:
✪专业支持层:组建12名医护家长构成的“健康顾问团”,参与制定膳食营养方案,开发《幼儿体质辨识手册》。
✪实践参与层:设立“家长技能日”,药剂师家长演示中药粉碎技术,营养师家庭开展药膳烹饪课堂。
✪文化传承层:“中医药家风故事会”,祖辈讲述家族行医史,年轻父母分享现代医疗见闻,三代人共创《我家传家宝》手账本,记录听诊器、处方笺等医疗物件故事。
四、社会辐射:教育共同体建设
区域示范
✪研发《幼儿中医药游戏图鉴》被多所园所借鉴,形成可复制经验。
✪家长委员会 “值班家长” 制度吸引医疗行业家长参与 87 人次。
健康管理
✪与区妇幼计生中心共建 3000 余份幼儿健康档案,因病缺勤率下降 38%。
以食育引领幼儿踏上全方位成长之路
辉县市第五幼儿园
辉县市第五幼儿园以“以自然育人,育自然人”为核心理念,通过“儿童视角课程 + 家园共育 + 全员师资建设”三大路径深化食育实践:
一、儿童视角,食育课程探究
在弘扬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打造绿色、生态、环保、有趣、具有浓郁食育文化气息的种植区环境。在小小的心灵中埋下一颗生态的种子,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从而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责任感、动手能力,让孩子们感受到收获带来的快乐,与他人分享的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分龄课程体系
年级 | 主题 | 核心活动 | 教育目标 |
小班 |
亲近自然・生命感知 |
观察植物生长、照顾种植区 |
培养自然观察能力,感受生命神奇 |
中班 |
“玉”你相遇・玉米探索 |
玉米采摘、玉米美食制作(爆米花 / 玉米粥) |
学习农作物知识,体验劳动与分享 |
大班 |
“枇” 里 “杷” 啦・枇杷食育 |
枇杷采摘、枇杷膏熬制 |
掌握传统食物加工技艺,理解中医养生理念 |
二、家园共育,食育课程探究
坚持以“教育孩子、辐射家庭、影响社会”为目标,推进食育课程健康发展。食育教育是家园共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参与食育课程探究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加家园互动、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亲子互动时间、增进亲子关系,营造和谐温馨的教育氛围。
形式 | 内容 |
---|---|
家长陪餐 |
体验节气养生文化,提出菜品优化建议 |
开放日活动 |
亲子制作五彩饺子,增强互动与健康饮食认知 |
食育知识分享 |
通过公众号传播食育理念,辐射家庭健康意识 |
三、全员聚力,食育课程探究
幼儿园高度重视师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食育专业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食育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食育教学的效果。
幼儿园还积极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推动食育课程向更加系统和深入的方向发展。
建设食育文化幸福食堂
宁阳县第二实验中学
一、营造氛围,润泽文化心灵
主动担当传承饮食文化的责任。饭菜烹饪,在保障安全、营养、足量基础上,体现文化性,突出地方特色。如研发制作了宁阳“四八席”菜品---“四喜丸子”,既提升了菜品质量,又讲好了宁阳美食故事。
积极搭建传统文化感恩教育、“忆苦思甜”红色党史学习教育、热爱劳动和绿色低碳发展勤俭节约教育平台。学校餐厅定名为“寸草堂”,意在启发学生,一粥一饭不忘父母恩、一字一学不忘师生情。
二、走进课堂,普及食育知识
推进食学教育进入各学科课堂,解决好为什么吃好价值观和怎样吃好问题关。在生物课上,学生明白了人类所需能量由来,获得了食物营养知识,树立了健康饮食意识;化学课上,引导学生了解了营养的生成,化学反应既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正向反应,又有易于引起食物中毒的反向反应;体育与健康课上,学生理解了吃的过饱与缺乏营养的危害,培养了学生关注饮食健康,养成良好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三、知行合一,锻造食育人格
践出真知,课堂变食堂、食堂变教室,厨师变老师、学生变厨师。学生进餐厅、进厨房、进田间地头、进工厂车间,学生亲临、亲触、亲做、亲悟,自然树立了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敬劳动成果的责任和意识;自然浸润学生美好心灵、激发先进思想,启迪真善美、提振精气神。
在校园中进行“食育文化”创新实践
上海市尚文中学
一、创新校本课,清新小菜园
为了让学生认识食物的丰富性,了解食物的成长规律,体验创造食物的艰辛,学校在教育楼顶开辟了清新小菜园,每周四“趣乐种植”校本课供学生们在小菜园种植多种蔬菜,经营一个小蔬菜园。
同时带领学生到小菜园认识各种蔬菜等,了解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同学们在不同的季节里都能品尝到自己负责种植养育收获烹饪的蔬菜。
二、巧手实践做青团,传承民俗忆清明
尚文中学食堂中,家长和孩子们一片欢声笑语,原来是学校食育社团课,食堂工作人员正在组织的“包青团传文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以引导学生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了解民俗知识,传承传统文化。
每年,学校食堂工作人员都会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为师生们奉上传统佳肴,并组织社团课上的学生和家长一起制作传统美食,为师生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校园食育文化。
三、厨艺展示活动,助力学生健康
学校坚持开展“今日我当家”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双休日为父母做一顿饭,整理一次家务,组织一次活动等。学校还在班级内开展我的拿手菜展示活动。
这些活动,密切了亲子关系,增强了学生的生活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食育文化的创造激情。
四、探索数学之美,点亮健康生活
在充满探索与创新的学校科技节期间,六年级数学备课组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创新实践——制定食谱”活动,让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既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健康饮食意识。同时,活动也在校园内营造了关注健康饮食的良好氛围,助力学生们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
五、“食”刻把关,守护校园“舌尖安全”
学校把食堂开发成课堂,积极培育净、敬、静、境的食育文化。
净。要求从食材的采购、烹饪到供应,每道程序公开透明,管理者到食厨人员和社团学生都对食物安全与卫生标准负责。做到日检周查月调度,食品安全无死角。
敬。教育学生敬畏食材,敬重劳动,实行光盘行动,引导学生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敬畏食材体现在,敬重劳动既敬重看得见的劳动者——食堂工作人员,也敬重看不见的劳动者——食材产出过程中的劳动者。
静。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食不语”。每天午餐时间,学校安排陪餐教师到教室与学生共进午餐,除了是给自己和他人创造安静进食环境的礼仪教育,也是对科学进食的倡导,此外,静也是享受美食的重要条件,除了拥有物理空间的安静,更重要的是心态的安静,才能更尽心地享受美食。
境。积极营造美好的佐餐环境,充分利用食堂的物理空间,明厨亮灶,让食品安全且新鲜,还接入了学校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开展与食育主题相关的宣传、展示和公示。
来源:济南市天桥区行知幼儿园、辉县市教育体育局、辉县市第五幼儿园、宁阳教体、上海市尚文中学,以上内容如有侵权请与们联系,将及时删除。如有疑问请联系18500193189(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