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很多学校将“节粮爱粮”当作了“开学第一课”的主题。为什么要节约粮食?该怎样跟学生们讲述“俭朴”的意义?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校长陈永平给学生们写了这样一封信,一起来看看吧!
新学年好!清晰记得上学期的开学典礼,我们谈论了劳动与劳动教育的话题。在新学年的开始,厉行勤俭节约,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将成为我们的新主题。
我国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实际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先天脆弱的发展中国家。以粮食为例,当前我国要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全世界22%以上的人口。虽然作为学生,并不从事农业生产,但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更应绷紧粮食节约这根弦,坚决杜绝和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仍在继续,我国虽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复苏较早,但是很多产业很多行业也面临着生存发展的困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无多少优越的物质条件和丰厚的自然资源可以依赖。可走的路只有一条,就是要始终有着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然后艰苦创业,尽可能地节约每一点有限的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尽可能地节省每一份财力、物力,将之用到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用的地方;尽可能地用辛勤的汗水一点一滴滋润我们的国土。
古语有云:“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从这个意义上说,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可珍贵的财富,最可依赖的资源,也是我们可以有信心摆脱贫困、走向富强的真正优势和可靠保证。
首先,俭朴是一种修身立德的良好生活方式。在《辞海》中,俭,从人,从佥。“佥”意为“两边”“两面”,“人”与“佥”联合起来则表示“在人前人后都言行一致”。所以,俭之本义,就是指在思想行为生活等方面对自己加以约束、不放纵。对俭朴的理解,不仅包括财力物力的节约,更要上升到修身立德、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上来。
其次,俭朴是一种富有远见智慧的生命境界。俭朴的精髓是一种远见。俭朴能让人去除生活中多余的枝枝蔓蔓,回归生活的本真;既把生活过得五彩缤纷,又能摒弃过度的奢华。俭朴引导人们抵制低级趣味。俭朴之人不役于钱、不役于物,可以成为一个自由而有尊严的人。俭朴指向单纯的生活。在俭朴之中,人们会更加懂得集中精力,聚焦人生目标。俭朴更是一种睿智。古人云:“良田万顷,日食三餐;广厦千间,夜卧八尺。”只有睿智的人,才能真正领悟“成由勤俭败由奢”“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等古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生哲理。归根结底,俭朴不只是“个人吃饭、穿衣的等物质问题”,俭朴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境界,也体现对自然的尊重”。俭朴作为古老的生存智慧,其最具生命活力之处,就是能和一个现代观念——可持续发展相融合。
再其次,新时代的俭朴包括理性的必要消费。需要注意的是,俭朴的确是代表着高尚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境界,但俭朴不是小气、吝惜。倡导俭朴,更不是意味着要过“苦行僧”般的日子。过去,一提及俭朴,就想到“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清贫。其实,这是对俭朴的偏见和短视。今天,我们弘扬新时代的俭朴之风,本质上是反对不必要的铺张浪费,俭朴之风本身就包含合理的、必要的、量力而出的正常消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美好生活前景,并不排斥消费。适度的理性消费和可持续的绿色消费,仍是需要大力提倡的。
一是靠内化于心的自觉。要真正意义上弘扬俭朴之风,全体师生就必须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觉悟,必须有“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自律。没有这种内化于心的自觉、自愿与自律,任何形式的活动,都可能流于形式,都难以跳出“一阵风”的俗套。
二是有外化于行的实践。弘扬新时代俭朴之风应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新学期开启,学校将首先在用餐上倡导节俭,开展光盘行动。如开展班级评比活动,评比各个班级的节俭标兵、评比节俭班级等。
浪费可耻,节约光荣。接下来,学校呼吁师生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家里吃饭,抑或是在外就餐,都要合理点餐、打包剩菜,厉行光盘。吃多少、怎么吃,看似是个人自由,实则也是公德的体现、生活理念的升级。铺张浪费的“溢出效应”会不断侵蚀社会资源,关乎公众利益,因此节俭不是选择的问题,而是每个公民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从节约粮食开始到真正走向俭朴的生活方式,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传承,也是时代新人素养的集中体现。学校呼吁让全体师生自觉行动起来,使弘扬俭朴之风成为每一名师生的一种习惯、一种精神、一种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