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聚焦学生“吃得饱、吃得好”目标,在全省创新“学生餐标准食谱”,强化食堂管理重点环节监管,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推动中小学食堂饭菜质量全面升级。2024年暑期前学校食堂满意度达98.54%,同比上年春季学期提升1.7个百分点,相关经验做法在《中国教育报》等重点媒体刊发。
一、创新“标准菜谱”,提升餐饮品质
一是市域统筹研发。组建专家团队,召集教育主管部门、职业中等学校餐饮系(部)专业人员、餐饮企业三方代表,研究梳理学校食堂常见菜品,开发242道菜品标准化食谱,统一界定成品菜主料、配料、调料、毛重、营养成分等6类关键要素,提供品控标准和营养指导。二是多方演练改进。实战演练提升餐饮人员菜品制作水平,开展威海市学生餐开学月标准食谱操作测评活动,组织全市15家餐饮公司、86名餐饮服务人员按照标准带量食谱规范要求“同做一道菜”,135名学校、家长代表现场品尝并提出意见建议,确保“同道菜、同口味、同质量”。三是全面公示推广。依托威海市教育数字服务平台开发“餐饮模块”,学校每周上传带量食谱,家长通过“爱山东”APP随时查询,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后台定期查验,推进全面监管。599所中小学(幼儿园)平台接入率100%,月浏览量5000余人次。
二、严把“关键环节”,规范食堂管理
一是严把食材采购“入口”关。建立全市统一的学校食堂大宗食品集中采购机制,严格规定米、面、蛋、奶、肉等8大类原材料品质等级要求,公开招聘、择优确定56个原材料品牌和44家供货商。各学校食堂大宗食材直接在“品牌库”中选定,非库内品牌供货不得入校,食品原材料实行统一配送,有效规避食材质量风险和采购廉政风险。二是严把菜品定价“出口”关。综合考虑物价涨幅、家长意愿等因素,合理测算饭菜成本,分年级、分区域科学确定8—12元的定价方案,小学餐品由“一半荤+一素”升级为“一大荤+一半荤+一素”,初中餐品由“一半荤+两素”升级为“一大荤+一半荤+两素”,同时增加土特产、奶制品、特色餐,丰富水果品类,实现菜品全面升级。三是严把经费使用“过程”关。推行学生餐费专门账户管理制度,集中收缴、管理学生餐费。餐饮企业每月开展收支核算,面向学生、家长公示,经学校审核确认后按月结算,做到专账核算、专款专用,杜绝“预存款”金融风险。每年至少开展1次学校配餐(食堂)财务内部审计,严控学校食堂年度净利润率不得超过3%。
三、落实“闭环监督”,强化重点整治
一是针对性完善管理机制。制定《威海市中小学校食堂管理办法》《威海市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供应商评议工作方案》,明确食堂配餐、备餐、供餐、取餐、用餐和陪餐6大方面监督管理要求。建立餐饮服务企业、原材料供应商考核退出机制等系列管理制度,倒逼企业提高服务水平。二是根源性强化问题整改。聚焦“学校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学校食品安全卫生管理”等方面,联合市市场监管局、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开展市级抽查、督学检查、区市自查、交互检查、联合检查。今年以来累计开展8轮次,发现问题929个,整改完成914个,整改完成率98.39%。三是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全面推行“师生同餐”“家长陪餐”“机关干部随餐”制度,发动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家长参与餐饮质量监管过程。做到师生用餐“同餐同菜同价”,充分发挥教师监督作用。通过组织“家长开放日”、成立家长监督委员会等形式,每周组织家长入校陪餐,及时采纳意见建议并改进餐食质量。各级教育部门领导干部“四不两直”深入中小学校,抽查检查中小学食堂饭菜质量,保障学校食堂服务水平,守住食品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