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乡:以特色劳动教育助力中原农谷建设
核心提示:“小切口”服务“大战略”新乡市以特色劳动教育助力中原农谷建设。
“小切口”服务“大战略”
新乡市以特色劳动教育
助力中原农谷建设
正值秋收,新乡市各个学校的劳动基地又开始出现了熟悉的场景——收玉米的、研究中药的、果蔬交易市场叫卖的、研究新型农业机械的……各式各样,分外热闹。近年来,新乡市作为中原农谷战略建设的重点区域,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创新各类措施办法,持续探索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习俗、扎根乡村大地、体现耕读特色的“五育”并举结合点,在劳动教育方面实现了多个率先突破发展,成为区域教育的一大特色、亮点和品牌。近日,记者走进新乡,探秘新乡教育人对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如何发挥好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社会功能呢?在牧野大地上,新乡市各学校扎根乡土,靠山用山、靠田种田,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传统农业、新型农业、特色农业等各类劳动教育,尝试着对劳动教育路向的实践解构。深耕传统农业,体味农耕文化。新乡高新区新一街中学建立校内“农耕馆”,开展“识农具,辨五谷”学习活动,让学生认识犁、耙、耧、叉、升、斗、抓钩、簸箕、箩筐等农耕农具老物件和各种农作物种子。“我们在外承包了10亩地作为学生的劳动教育基地,在老师和校聘农民技术员的带领下,让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在农田里种植作物、清理树林藤蔓杂枝,在这片生机勃勃的田野上播种希望、收获成长。”该校校长李娟说。一水长出大世界,新叶新枝故事多。在新乡市第12中学,你会看到一所新式智能“360旋转栽培仪”,里面采用全自动水培模式,可以定时补水、补光、旋转。“老师带着我们无土栽培了薄荷、骨碎补等好多植物,栽培池里可以采摘植物,再养鱼喂龟。”该校六年级学生李天艺说,“我感觉新型农业很神奇、很便捷!”该校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无土培养系统中薄荷的气味为什么这么重》《骨碎补鳞茎生长观测及药理浅析》等实践课题研究。科学、有趣、参与、守护,学生沉浸在“智慧实践”的新农体验中,体悟科学劳动的意义。大山深处的辉县市西平罗乡中心学校,隐匿着一片“南太行种质资源圃”,占地18亩,种植了唐菖蒲、金丝皇菊、连翘、迷迭香等150余种中药材。在田间地头,学生扛锄头、拿镰刀、挎篮子,在各自的“责任田”里俯身劳作。种的金丝皇菊有啥用?孩子们张口即来:味甘,性微寒,有疏风散热、清热解毒、明目等功效;金黄的薏米,有健脾益胃、祛湿保健的作用;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山区是中草药生长的好地方,我们大力开展以中草药种植为主要形式的劳动教育,让这里的孩子深刻体验中原农谷的耕植文化。”该校校长赵镜波说。近年来,在实践中,新乡市逐渐探索出了较为成熟的“1+2+N”劳动教育经验。“1”即打造一套校本课程基石;“2”即积极开展“农民丰收节”“绿色点亮生活,健康护佑生命”两大活动;“N”即多校、科研院所、农业基地联合办学,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围绕“1+2+N”劳动教育经验,新乡市坚持深入挖掘黄河、太行山自然环境和物种生态资源,利用中原农谷技术资源,根据劳动课程任务群,进行跨学科融合,努力形成具有中原底色、本地特点、乡土味道的课程文化。新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辉县市基础教育教研室、辉县市文昌小学、辉县市西平罗乡中心学校等,组建新乡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联合研发中心,定期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带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编写《水培中草药》《生生不息,麦麦相传》《少年农科院里的秘密》等种植实践校本课程89门、市级种植实践校本课程48门。除此之外,该市还结合实际,积极挖掘乡土资源,组织耕种劳动实践,围绕传统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等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迈向田间地头、园区厂房,参与生产实践,体验劳动活动。每年秋分前后,“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就在新乡市各校广泛开展——新乡市牧野区白露小学开展“丰收庆双节”、新乡市第20中学举办校园丰收节、长垣市蒲城学校初中部开展“农民丰收节”等,让学生练就真本领、真本事,汲取农耕文明的精神养分。 而“绿色点亮生活,健康护佑生命”主题实践,则具体推动实施“绿宠种植、劳模进校园、综合实践、乡土文化教育实践”4个方面。其中,绿宠种植在各校引起强烈反响,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每年的开春时机,利用教室、走廊、阳台、花园、劳动实践基地等空间,组织开展种植活动,种植中草药、蔬菜、瓜果、花草等上百种。“近年来,我们鼓励各中小学校借助当地资源优势,赋能劳动教育发展,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新乡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曹祖臣说。新乡市鼓励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联合,形成优质教学资源与劳动教育资源的共享互补。辉县市文昌小学和辉县市西平罗乡中心学校自主结对,成立“文在川教育联盟”,开展“走读共城·川上行”研学实践。长垣市第一初级中学与长垣市恼里镇南洋学校“置换学习”,两校学生在第一初级中学上学,享受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模式,分期前往位于黄河湿地的南洋学校劳动教育基地“耕读园”,每次持续劳动一个月,学习果树养护、户外生存等课程,劳动实践成为学生翘首期盼的学习内容。高校、科研院所、博物馆等场所劳动教育资源丰富,带给新乡市得天独厚的资源拓展及共享优势。该市积极鼓励学校与周边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联盟,如辉县市西平罗乡中心学校与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联合,打造“南太行种质资源圃”,大力开展以中草药种植为主要形式的种植教育;多次邀请“麦爸”茹振钢教授给中小学生讲解小麦育种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了农业与科技的魅力。“我们不仅实现多个平台的联合,也更希望由劳动教育辐射到科技教育、生命教育等多个领域。”新乡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冯建说。当前,新乡市正积极把握中原农谷战略建设机遇,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形成活动形式多样、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资源丰富、运行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学生成长,教师为先。该市要求各校成立劳动教育教研组,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通过改、兼、聘、培、派等方式配齐配全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学前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定期开展全员培训,提升劳动教育教师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近些年,我们致力于打造过硬‘一流水准’师资,已组建研发团队100多个,培养劳动教育教师百余人。”新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王新伟向记者介绍。按照“基石类”“智农类”“品牌类”的三层建构,新乡市在全市层面引导各校构建“三层架构”校本课程,打造特色的“探寻中原农谷文化、体验劳动教育之美”课程。其中,“基石类”课程以培育学生独立生活能力为导向,体验种植、管护、采摘等基础农业劳作,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体味农业乐趣,唤醒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登峰类”课程则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融入数字先进技术,积极开发智慧农业课程,如设计自动浇灌系统,为劳动实践基地的农作物浇灌提供辅助;而“品牌类”课程,以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核心,开展“一校一品牌”课程设计,力争形成一批如“小麦文化课”“新乡药文化”“田园种植”等特色品牌课程。联合高等院校,持续贯通大中小学校一体化发展机制;利用植树节、五一国际劳动节等节点,开展全市大联合劳动教育周活动;组织全市劳动教育成果暨技能展示和劳动素养风采大赛……新乡市不同层级学校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突破层级、共识共为”的局面,这更是纵向贯通“三级学校”机制的体现。此外,新乡市教育局还致力于打造100所最美乡村校园、80所食育实践示范校、100个以种植为主的劳动实践基地。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探索适合学生的劳动教育实践,让新乡学子增加劳动技能,培育劳动品质,提升劳动素养,传承劳动精神,真正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达到‘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在每一名学生心中播撒下劳动思想的幼苗,为中原农谷战略建设积淀人才基础。”曹祖臣如是说。
声明:
- 1.凡本网所有原始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育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育网”
- 2.凡本网“来源”处标记“×××××(非食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为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联系方式:电话 18500193189(同微信);QQ 311274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