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 | 食品有意思 关于我们

解锁处暑节气,快把这些知识讲给孩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8-26  来源:食育网
核心提示:“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 炎炎夏日已渐行渐远,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处暑,也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至,秋意浓,处暑标志着酷热天气的结束,凉爽秋天的开始。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 炎炎夏日已渐行渐远,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处暑,也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至,秋意浓。处暑标志着酷热天气的结束,凉爽秋天的开始。

一、处暑初识:夏末秋初的温柔过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即为“出暑”,意为“炎热离开”,它代表着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已经过去,天气开始转凉。

处暑通常出现在每年的8月22日或23日左右,标志着秋天的正式到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时间逐渐缩短,夜晚渐长,气温也逐渐下降,但南方地区仍可能受到“秋老虎”的余威影响,出现短暂的回热天气。


二、处暑三候:自然界的微妙变化


处暑有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这三候不仅描绘了处暑时节自然界的生动景象,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态智慧。 

一候鹰乃祭鸟:此时,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但它们并非直接吞食,而是先陈列在地上,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祭祀仪式,体现了古人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之心。

二候天地始肃:随着气温的下降,天地间万物开始呈现出一种肃杀之气,树叶渐黄,草木凋零,预示着秋天的萧瑟与宁静。

三候禾乃登:“禾”即稻谷,“登”为成熟之意。处暑时节,稻谷等农作物开始成熟,金黄的稻田成为乡村最美的风景线,也预示着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即将收获。


三、处暑习俗:传承千年的文化韵味


处暑不仅是一个节气的转换,更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不同地区的人们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处暑习俗。

吃鸭子:在民间,处暑有吃鸭子的习俗。“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因为鸭肉性凉,有滋阴润燥、清热去火的功效,适合处暑时节食用。此外,吃鸭子还有“贴秋膘”的寓意,意味着为即将到来的秋冬季节储备能量。

开渔节:沿海地区,处暑往往是渔民们结束休渔期,开始出海捕鱼的日子。开渔节上,渔民们会举行盛大的仪式,祈求海神保佑,鱼虾满舱。

放河灯:在江南水乡,处暑时节有放河灯的习俗。河灯也叫 “荷花灯”,人们将写有祈福话语的河灯放入河中,任其随波逐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四、处暑饮食:舌尖上的季节更迭


处暑时节,饮食调养尤为重要。此时,应多吃滋阴润燥、清热生津的食物,以顺应季节变化,保持身体健康。 

滋阴润燥

处暑时节,气候干燥,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咳嗽等症状。此时,应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蜂蜜、梨等。银耳莲子羹、百合雪梨汤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少辛增酸

秋季要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等,以免损伤肺气。可以适当多吃一些酸味食物,如山楂、葡萄、柚子等,有收敛肺气、开胃消食的作用。

健脾养胃

经过一个夏天的消耗,人体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处暑时节,可以多吃一些健脾养胃的食物,如山药、南瓜、薏米、芡实等。山药南瓜粥、薏米芡实汤等都是滋补脾胃的佳品。


五、处暑家庭实践:爱的传递与传承


处暑不仅是一个品尝美食的时节,更是一个增进家庭情感、传承文化的好机会。在这个温馨的季节里,不妨与家人一起动手制作几道应季美食,让爱在厨房中流淌,让文化在餐桌上传承。

亲子烘焙南瓜饼:选用新鲜的南瓜,与糯米粉、白糖等原料混合制成南瓜饼,再经过烘烤或油炸,金黄酥脆,香甜可口。在制作过程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了解南瓜的生长过程、营养价值以及处暑节气的相关知识,让孩子在动手实践中感受自然的奥秘与文化的魅力。

家庭共制莲藕排骨汤:选用当季新鲜莲藕与精选排骨,慢火炖煮数小时,直至汤色乳白,香气四溢。这道汤品不仅营养丰富,能滋补身体,还寓意着家人之间的温情与团聚。在制作过程中,家庭成员可以分工合作,共同享受烹饪的乐趣,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

处暑故事会:晚餐后,围坐一堂,由家中的长辈或是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成员,讲述关于处暑节气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或是地方习俗。这样的故事会,不仅能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让全家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和关爱。

“一叶知秋,一雨一寒凉。”随着处暑的脚步渐行渐远,我们即将迎来更加丰富多彩的秋季。在这个充满变化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携手前行,用食物连接过去与未来,用文化滋养心灵,用爱温暖每一个平凡的日子。让我们一起以食为媒,滋养身心,带着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声明:

  • 1.凡本网所有原始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育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育网”
  • 2.凡本网“来源”处标记“×××××(非食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为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联系方式:电话  18500193189(同微信);QQ  3112742182
 

食育网,作为行业信息交流和推广传播平台,旨在通过汇总行业信息,举办行业活动等,呈现中国食育发展动态。
电话:010-68869850  QQ:3112742182
邮箱:lss@foodmate.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外亮甲店1号恩济西园

  • 食育网公众号

  • 食育网视频号

  • 刘老师 18500193189
    (微信同号)
  •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