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傲:《食育在传统饮食文化传承的创新研究与应用》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副教授 黄傲
食育因其自身的生活性、实践性、延展性及育人功能,不仅在饮食文化传承与弘扬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同时也为学校、园所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灵感。
但,当下很多与饮食文化有关的食育课程或活动,无论是节日节气还是礼仪,多是浅尝辄止,照葫芦画瓢,没有真正发挥出食育在饮食文化中的作用。
2024年6月19—21日,在山东济南举办的“2024(第三届)食育发展大会”上,食育网特别邀请了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副教授黄傲现场与大家分享《食育在传统饮食文化传承中的创新研究与应用》,深入挖掘食育的多维度价值,同时结合现代视角,探讨其在促进个体发展、文化传承及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让食育成为我们共同的使命,连接过去与未来。
食育:多维度、跨学科的教育体系
食育并非简单的营养教育,黄傲老师从食育的基本概念出发,阐述了食育不仅仅是基于饮食和食物的营养教育,更融合了生活教育、科学教育乃至世界观教育等多重维度。他特别强调,食育作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对于个人身心健康及社会文化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食物系统:食育的广阔舞台
黄傲老师介绍,食物系统是食育的重要背景。它涵盖了食物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和废弃物处理等各个环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从食物系统的角度来说,食育具有全感官、跨学科,综合性强等特点。以食物系统、饮食行为和饮食文化为整合背景实施教育活动,可以改善社区居民的营养健康和福祉,发展核心素养,有助于实现他们的全部潜力并实现社区和国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传统饮食现象的营养学解读
中国拥有丰富的饮食文化,许多传统食物制作技术蕴含着科学的营养学原理。例如,腌制食品如臭豆腐、腐乳等,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了丰富的氨基酸和风味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益。壮族酸粥等传统食品,也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
食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饮食文化,并将其融入到现代生活中,让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食育的未来,大食物观与大健康观
黄傲老师详细解读了食物系统作为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涵盖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并受到资源、资本、技术、文化、制度等多种要素的影响。他强调,食物系统是最大的社会系统,从营养教育的角度来说,它具有全感官、跨学科,综合性强等特点。
食育应融入大健康观和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
基于大食物观、大健康观开展食育活动是未来我国发展的主要方向。它不仅是对食物的认知和消费的教育,更是对传统饮食文化、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承与创新
黄傲老师表示,我们需要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整合碎片化的食生活信息,建立科学的食育体系,培养人们的健康素养,促进食物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食育,正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引领着我们走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未来。
2024年6月20—21日,2024(第三届)食育发展大会在山东济南成功举办,大会围绕主题“推动食育交流 探索食育落地”,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专家学者和优秀的食育工作者,通过主题分享、现场观摩等方式,深入探析食育未来发展。(详见:2024(第三届)食育发展大会在山东济南成功举办)
食育网将持续发布大会嘉宾的精彩主题演讲,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