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间,我省打造了亮丽的“河南食育生活化课程”教育名片,食育在河南省学前教育阶段落地生根。
下一步,河南省还将在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启动实施“食育工程”,探索食育与运动锻炼、睡眠管理、心理健康、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路径。
有关孩子饮食的“河南探索”
所谓“食育”,即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是从幼儿期起,给予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象力和人格培养上。
河南食育肇始于河南省实验幼儿园,逐步构建起比较成熟的课程体系,开始向全省逐步推广。
2017年,首届儿童食育研讨大会在郑州召开。据媒体报道,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健康委员会理事周念丽表示,“食育”是应对我国幼儿目前面临的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学知识匮乏、食品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探索幼儿生命教育的路径。
食育不仅仅是一种关乎食物与健康的教育,而是一种生命教育。
自2020年,我省启动食育试点工作以来,首批100多所试点园立足本土特色资源,打造了亮丽的“河南食育生活化课程”教育名片,食育在我省学前教育阶段落地生根。
自2013年起,已有北京、河北、广东、福建、浙江、河南等省市43所幼儿园成为河南食育的推广基地。河南省首批百所“食育试点幼儿园”覆盖全省各地市,起点高、质量好,96%为省市级示范幼儿园,在各地市起到了食育先行、示范带动、辐射引领的良好作用。
与此同时,2022年12月,河南省教育厅等十部门印发《河南省“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实施幼儿园“食育”工程,培育18个区域“食育发展共同体”,重点建设一批食育发展共同体组长单位,每年遴选100所食育工作试点园,评估确定一批食育特色园,培养1000名食育指导师。”
截止目前,已经遴选确定了18个区域“食育发展共同体”和食育发展共同体组长单位,完成了对首批百所“食育试点幼儿园”的终期评估。
刻在骨子里的食育“基因”
在当天的开幕式上,河南省学前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园长、党委书记张秋萍在讲食物原来这么美时提到,食物之美,美在促劳、美在增智、美在健体、美在养德。“食物让生命更美好,食育让生活更美满。”
的确,从孔孟起,中国就有关于饮食规律、饮食礼仪、食医合一、本味主张、适口者珍等思想的记载,许多历史文化名人也有与饮食相关的奇闻趣事。食育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与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积淀了厚重而又辉煌的饮食文化,中华饮食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彼此交融、世代传承、交映生辉,成为世界文化体系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其次,食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基教育。2022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专门增设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仅要教会学生做饭,还要能设计营养食谱,对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培养劳动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食育的一项重要目的就是以食物为媒介,通过形式多样的饮食教育助力儿童养成终生受益的健康饮食习惯。”河南省教育厅总督学刘林亚表示,食育对促进全社会建立健康饮食体系,培养主动健康意识,引导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在儿童期打下体魄强健的基础,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深刻的意义。
不断升级成长的河南食育
近年来,我省着力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河南食育生活化课程,有力推动了河南省学前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也给全国食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今年8月25日,教育厅十部门联合印发了《河南省乡村学校“绿色点亮生活,健康护佑生命”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了要“推广我省独有的’依食而养,借食而育’的’食育理念’,开展烹饪实践,体现耕读特色,推动构建食育校本课程体系,遴选200所食育实践省级示范校。”这标志着河南学前教育走中国特色教育发展之路的决心与行动!
下一步,我省还将在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启动实施“食育工程”,积极探索食育与运动锻炼、睡眠管理、心理健康、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路径。
“希望大家能够‘依食而养,借食而育’,逐步构建以‘河南食育’为中心的全国食育实践网络,培育具有中国智慧、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食育体系。”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表示。
据悉,此次活动为期3天,主要围绕“食育区域推进”“课程建设”“健康管理”等儿童食育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以及逐步构建以“河南食育”为中心的全国食育实践网络等内容,开展多场专家报告、经验分享,以及现场学习观摩活动。现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王小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沈立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冯婉桢等10余名专家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