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发〔2020〕7号),依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立足义务教育学段和学校教学实际,整合课程资源,实现中小学劳动教育规范化实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课程目标与任务
(一)课程目标
1.地方层面: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学生通过各类实践活动进入社区,为社区农业发展进行小范围尝试,对社区希望进行的农业实验进行尝试,助力农村现代化发展。
2.学校层面:打造学校办学特色。通过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打造新时代劳动教育全国品牌,给每一个农村学生成长找到出口,实现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3.学生层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劳育德、以劳促智、以劳健体、以劳树美、以劳创新,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点燃学生梦想的火焰,点亮学生的精彩人生,培养笃学日进、温暖有力的世界中国人。
4.家庭方面:调动家长资源,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通过家校活动、家校合作,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使家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引导孩子进行劳动,培养孩子的劳动精神、意识与能力。
(二)课程任务
1.打造既有理想,又有实践的特色劳动文化。把劳动教育的价值融于师生的学习中,显于师生的行动中,营造“劳动最光荣”的浓厚氛围。
2.立足丰富的地缘优势,开发、构建北郊镇农村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3.以劳动教育为途径,打造既敬业又专业的特色师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4.立足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创建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发展。
二、课程设置与开设安排
建构起以劳动实践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劳动核心素养为统领,连接学校、家庭、社会,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互融合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
(一)附表:表1:劳动课安排表
(二)具体实施:
通过“三课一月一周”的方式,推进课程实施。
1.固定开课。将劳动课排进课程表,每年级每周1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六、七年级侧重通识性知识学习,八年级侧重劳动技能学习,九年级侧重职业技能学习。
2.社团选课。每学期初,学生根据个人爱好自主选择兴趣社团加入。社团责任导师会针对技能要点进行系统讲解,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学生通过兴趣社团体验劳动教育,获得职业启蒙。
3.级部活动。学校以级部为单位,根据学生实际所需,学校可以帮助联系北郊镇的实践基地的进行实践活动和职业体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职业观,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
4.劳动教育月。每学年结合劳动节设立一个“劳动月”活动,由校团委和劳动教研组一同组织完成,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真挚的劳动情感、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和培育创造性的劳动思维,具有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乐于劳动、解决问题、激发创造、团结合作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传承和弘扬勤劳奋斗、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和良好作风
5.劳动周。每学年设立一个“劳动周”,时间固定每年的五一劳动节的周次。附:劳动周清单:
(一)家务劳动教育清单(任选两项)。
1.房间清洁与布置。
2.书籍整理。
3.垃圾分类处理。
4.洗衣服刷鞋熨烫衣物简单缝制。
5.修理简单物品。
6.掌握烹饪技巧,制作拿手菜或面点。
7.饭前,盛饭摆碗筷,饭后收拾餐桌碗筷。
8.外出旅行收拾行李。
9.接待来客,照顾老人和小孩。
(二)校内劳动清单(任选两项)。
1.书包、课桌干净整洁,课本资料分类存放。
2.创意布置教室内文化,黑板报、读书角。
3.垃圾分类处理,节能环保。
4.值日彻底,积极参加班级大扫除。
5.简单修理日常劳动工具。
6.积极校内花草的修剪等活动。
(三)校外劳动清单。
1.有较强的志愿服务意识,积极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2.到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机构参与志愿服务。
3.积极参加和开展助残,敬老,扶弱等公益活动。
三、课程评价
(一)评价维度
1.学生素养评价。
从劳动认知、劳动情感、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估。
表3:淄博大学城实验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学生劳动核心素养评价表
制定《淄博大学城实验中学劳动教育课程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对应指标,根据评价结果,评估课程开发是否充分体现学校课程目标,是否具有开发的价值,是否需要调整和完善具体课程内容,开发的优先度等。
表4:淄博大学城实验中学劳动课程方案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 |
二级指标 |
评价标准 |
评分标准 |
|||
A |
B |
C |
D |
|||
课程背景 |
课程背景与需求分析 |
①对学校背景分析做到全面、客观、正确、针对性强。 ②能够合理评估学生、学校、社区、社会等课程相关的各个要素的现状、条件、需求、发展等。 |
|
|
|
|
课程资源要素评估 |
①能够合理评估社区资源、家长资源、高校资源等学校外部课程支持资源。 ②能够合理评估学校条件、教师水平、学校课程资源等学校内部能够支持课程方案实施的课程资源。 |
|
|
|
|
|
课程目标 |
总体目标 定位 |
①明晰学校办学目标与育人目标。 ②课程总体目标能够紧密联系学校育人目标,能按照培养目标定位开设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能力。 |
|
|
|
|
|
一级 指标 |
二级指标 |
评价标准 |
评分标准 |
|||
A |
B |
C |
D |
|||
|
发展目标 |
能够合理设置课程发展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先建 设出可实施的校本课程,形成劳动特色课程。 |
|
|
|
|
培养目标 |
在达到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达成学校的培 养目标。 |
|
|
|
|
|
教师成长目标 |
通过课程的设计、实施,合理设置教师的专业成长 目标,与学生共同成长。 |
|
|
|
|
|
课程设置 |
结构形态 |
①课程结构符合国家规定和基本课程原理,内容结构清晰,衔接紧密,能够充分体现劳动课程特色。②符合劳动教育课程的基本特征,学校内容具有校本性、多样性和普及性。 ③课程在整体课程体系中布局合理。 |
|
|
|
|
校本特色 |
①能够充分结合学校的特色课程资源,体现学校传统及创新方向。 ②能够合理规划相应的课程教材开发并稳步推进,可形成具备学校特色的精品课程教材,形成学校课程品牌。 |
|
|
|
|
|
课程安排 |
①能够采用设计合理的课程学习方式,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课程学习。 ②能够采用合理的课时安排,在遵照国家规定基础上,结合课程情况,保证课程活动的质量和连续性。 |
|
|
|
|
|
实施准备 |
①课程实施规范、合理、有序,有课程实施纲要,体例规范,操作性强。 ②课程整体设计完善,课程纲要、教学设计、学生用书等课程资源齐全。 ③以学生为中心,有合理的学生课程学习或操作指引,帮助学生有效进入课程,合理规划课程学习计划。 |
|
|
|
|
|
实施过程 |
①强化学生主体性,能根据实际,及时调整内容、过程与方法。 ②创新教学方式,精心设计问题,动态把握过程,丰富评价方式,提高实施效果。 |
|
|
|
|
|
实施保障 |
能够建立课程教研机制,有效展开教学研究和常规 检查,不断规范课程实施各环节,逐步提高适应性, 有效性和成长性。 |
|
|
|
|
|
|
评价设计 |
①能够设计多种方式和多元主体的评价,倡导学生 自评、他评,体现评价对学生的正向激励作用。 ②课程目标、课程方案和课程评价能够保持一致。 |
|
|
|
|
|
一级 指标 |
二级指标 |
评价标准 |
评分标准 |
|||
A |
B |
C |
D |
|||
课程评价 |
运作机制 |
①课程实施与评价能够同步进行,有常规性的评价、定期性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课程调整和完善的依据。 ②能够编制课程配套使用的评价量表和相关规范性文件,并在每学期初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更新。 |
|
|
|
|
课程管理与保障 |
管理保障 机制 |
①能将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的整体管理架构中,建立课程计划方案和实施评级方案之互动的运作机制。②有相应的课程激励与保障制度,能够鼓励教师、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中。③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课程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培养和课程教材开发。 |
|
|
|
|
配套资源 设置 |
①能够充分利用与共享已有的校本资源,并加强课程资源的自主开发。 ②能够确保课程建设与实施配套设施建设与经费投入,合理评估课程投入与产出效益比。 ③能够有计划地实施教师的培训活动,建设课程的教师队伍。 |
|
|
|
|
|
备注: |
总得分 |
|
四、课程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劳动课程教研组,负责研究整体方案,制订工作规划,推进工作实施。
分管校长:许伟伟
组长: 杨宝星
组员: 杜俊生 姜学军 王军 董新平
(二)制度保障。
研究制定《淄博大学城实验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淄博大学城实验中学劳动周实施方案》《淄博大学城实验中学劳动月方案》等制度,形成劳动教育工作推进有效机制,确保劳动教育工作顺畅开展。
(三)师资保障。
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学校劳动课教师在年度考核、职称评聘、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待遇。聘请能工巧匠、劳动模范、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等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邀请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校指导,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
(四)资源保障。
用好学校管理教学的环节,实施全景式育人;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整合劳动教育场所空间资源;将劳动教育与各学科融合,做好课内劳动赋能,形成“学校+家庭+社区+实践基地+企业+社会”的协同保障机制。
(五)经费保障。
学校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社会捐助、专项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建立劳动教育设备、器材、耗材补充机制。
(六)安全保障。
建立完善劳动教育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劳动实践活动安全风险评估,完善风险防控措施,强化劳动安全教育。
劳动教育工作总结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进行素质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我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并持之以恒抓好劳动教育工作。
一、思想认识到位。
要使我校的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真正重视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关键要抓好老师的教育思想转轨。
二、成立专门的领导班子。
要切实抓好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有一套具体分管劳动教育教学的组织,我校成立了由学校副校长领导并亲自上劳动教育课,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年级组长组成的劳动教育领导小组。
三、保证经费的投入。
劳动教育教学必须重视劳动实践,为改善劳动教育教学的条件,为鼓励教师热心劳动教育教学,学校在教育经费十分拮据的情况下,统筹安排适当倾斜保证劳动教育的经费投入。
四、提高质量抓师资。
建设一支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课教师队伍,是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为此我们对劳动课师资队伍的建设较为重视,我校挑选劳动技能上有一定专长的5名教师担任劳动教育,涵盖老中青三个年龄段教师任教,并设有教研组进行教研活动,更是有副校长亲自主抓并上课。
五、专用教室配备情况。
劳动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2个,室内配备较为齐全,使用情况良好。
六、制定劳动计划。
按照《2022年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围绕劳动课程十大任务群的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运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方面树立学生劳动观念,提升学生劳动能力,提升学生律商,养成学生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牢固树立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一)校内劳动课程
劳动技术课
学校格致园的种植
校园日常卫生清理
校园劳动值周工作
食堂的帮厨及食堂卫生清理工作
宿舍区的卫生清理及个人内务整理与收纳
垃圾分类处理课程及实践课
校园绿化园艺及种植技术课
(二)家庭劳动课程
家庭劳动教育课程主要由学校和家庭共同完成。家庭教育课程应由学校牵头,家长委员会代表和学生代表参与,确定学生家庭劳动清单,并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和资源由学校和学生家庭共同提供,以家庭为劳动实践场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定家务劳动的培训内容。学校可以邀请家长一起拍摄短视频、制作微课,为学生们提供家务劳动的培训资源,家长根据视频内容在家对孩子进行实际指导。
家庭劳动清单:
1.打扫卫生:扫地、拖地;擦家具、擦玻璃(里外两面)等;清理冰箱、灶台、洗手间、厕所。
2.收拾房间:按照整洁、分类、有序、便利原则整理房间内所有物品。把乱放的东西放回原处。铺床/换床单等。准备第二周要穿的衣服、鞋等物品。
3.烹饪美食:准备食谱、买菜、烹饪、准备餐桌、洗碗盘等。
4.洗涤衣物:包括洗衣、晾晒、叠衣以及放回衣柜全过程。
5.日常采购:起草生活用品采购清单,购买生活用品。
6.其他劳动工作:如看护幼儿、照顾老人等。
(三)社会劳动课程
社会劳动教育课程是依托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教育的课程,是学生劳动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社会劳动教育课程分为两类
社会劳动教育的参观、学习和实践
初一年级“亲近自然,亲历风雨”劳动实践活动,融入劳动技能教育,注重学生探索体验。
初二年级开展“播下种子,收获希望”。结合生物课堂所学知识,到田间地头实地考察,认识农作物,学习农业科学知识,了解我省农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初三年级开展“砥砺逐梦”凤凰山徒步体验活动,发掘潜能,锻炼意志,增强毅力,强健体魄。
2.公益劳动及志愿服务
(1)依托学校周边社区资源,根据社区需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走入城郡社区开展公益宣传、义务劳动。
(2)依托淄博团市委“志愿汇”提供的适宜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公益服务。
(3)依托家长委员会资源,确立我校社会劳动实践基地,进行场馆解说、服务及其他公益劳动,并长期合作。
学校社会公益劳动及志愿服务,由学校政教处给予评价和确定学分,自行联系的劳动时间,需要当事人提供文字、图片活视频材料及被服务对象的证明材料,提交政教处予以评价和确定学分。
七、设立劳动周。
根据关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通知》要求,我校设立“劳动周”教育活动,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将劳动教育和学校工作融合共进,构建我校劳动教育体系,打造劳动教育特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特制定实验中学“劳动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明确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二)、坚持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
1.坚持思想引领。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活动时间
9月9日--9月14日
(四)实施步骤和策略
1.讲解说教,形成热爱劳动导向
通过班会课、劳技课、家长会等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强化教育。如:利用班队会,开展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的班队会,展开讨论,深入理解什么叫“劳动”?怎样做才算是热爱劳动。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古代名人爱劳动的故事,还可以讲近代名人的劳动故事,再是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爱劳动、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同时争取家长的支持,使学生和父母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榜样激励,引导热爱劳动理念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用自身的劳动行为来为人师表。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热爱劳动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上门参观、走访等形式,感受劳动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
3.家校配合,共造热爱劳动的环境
(1)组织校内劳动。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让班级、学生认领责任区域,予以精心呵护。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班务整理、书包整理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
(2)组织校外劳动。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
(3)鼓励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校应安排适量的家务劳动的项目化学习内容、有关劳动的家庭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择菜、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
4.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
在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但要做出榜样,还要及时地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一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三是要循序渐进。以活动课、劳技课为抓手,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劳动周的劳动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劳动习惯,我们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的学生主体能动作用。除了每天轮流的常规值日外,学校每周五下午为固定的大扫除时间,每到这一天,老师们都能精心组织,学生全员参与,促进和强化学生将养成的劳动习惯由自觉状态走向自主、自动,把外显的动力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逐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八、建立劳动评价制度
加强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所以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是劳动教育的关键。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作为评优、入团的重要参考。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学生劳动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劳动评价,引导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二)评价的依据
学生劳动评价的依据是教育部新颁布的《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力加强劳动教育,全面构建实施劳动教育的政策保障体系,开展劳动教育情况考核、将学生劳动实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三)评价的特点
学生劳动评价具有五大鲜明特点:
1.以质性评价统整、取代量化评价。
2.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
3.既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映方式,又倡导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
4.强调评价问题的真实性、客观性。
5.评价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重视学生的学习的过程。
(四)评价的原则
1.评价的发展性原则。学生劳动评价目的在于推动每个学生在原有劳动态度、水平上有新的提高,应从发展性的角度探讨评定学生的劳动成果、表现与进步,并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
2.评价的整体性原则。学生劳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进行中去,一方面,将学生在劳动中的各种表现和劳动成果,作为评价学生劳动情况的依据。
3.评价的多元性原则,学生劳动评价主体是多元的。教师、学生、家长、校外指导教师等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在活动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性的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提高他们掌握劳动技能的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
4.评价的过程性原则
学生劳动的评价要重视对学生劳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他们提出的结论。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或者没有得出所谓的“科学”结论,只要学生经历的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应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的发展价值。通过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体验成功的情景。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重视过程,注重坚持“学生自我参照标准”而不是“科学参照标准”或“成人参照标准”,即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而不是以科学发展的水平,或者成人的认识水平来评价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结构的科学性。这是注重过程评价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五)评价的指标体系
学生劳动评价体系中的评价项目主要包括两个纬度与四个经度的评价项目:
两个纬度
1.第一纬度是劳动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包括:
a.良好自觉的劳动态度,协作劳动意识。
b.劳动过程的时间、次数,劳动过程中意志品质。
2.第二纬度是劳动过程中学生的技术能力、劳动成果。
包括:
a.评价学生参加劳动时的运用劳动技术的能力。
b.评价学生完成劳动任务的情况——劳动成果评价。
四个经度
1.第一个经度是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采用一系列的方式对自己的进步,成果以及不足加以记录,通过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活动目标以及自我调控进程,增强学习的信心和责任感。
2.第二经度是小组评价,校内劳动、校外实践基地劳动,强调合作,劳动的过程与结果离不开小组集体的力量,因此各评价项目的评价首先由小组根据评价原则进行评价。
3.第三经度是教师评价,在学生劳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都是必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发展性评价原则,给予学生评价,教师的评价可以是正式评价----即量化或分等,更重要是非正式评价。如一句激励性话语或一个符号等。
4.第四个经度是家长和社会人士的评价,学生参加家务劳动、校外劳动,通过家长和社会人士的一定评价,可给与更深入或更客观的过程活动指导,评价的目的不是分等而是一种对学生参加后续劳动的一种指导、激励。
(六)学生劳动评价的结果运用
1.学生劳动评价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2.学生劳动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评优、入团重要参考。
总之,国家教委新的劳动课教学大纲颁布后,我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在加强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树立质量观念方面进一步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