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6月16-17日在山东威海举办的“2023(第二届)中国食育发展大会”上,食育网特别邀请了《中华传统食养智慧的解读与评价》主编、济南大学文化和旅游学院副院长张炳文现场与大家分享《融合传统食养智慧,设计研发特色食育项目》,讲述中华传统食养智慧的特点、当前食育项目设计的痛点和热点,以及以传统食养智慧理念指导设计特色食育项目的路径方法。
张炳文>>
内容分享>>
中华传统食养智慧根植于传统中医药理论、饮食文化和传统食品,具有寓医于食、简便易行等优势。张炳文教授认为中华传统食养智慧的特点有以下四点:
(一)中华传统食养智慧历史悠久、典籍丰富
根据《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检索出新中国成立前与食物、食品有关的食疗本草类、救荒本草类、饮馔类等书籍80种左右。
(二)中华传统食养智慧以“医食同源”为基础
食可医病,药亦为食,医食同源,药食同用是中华传统食养智慧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
(三)中华传统食养智慧重在强调整体、系统、平衡及因人而异
调补阴阳,是指通过合理饮食的方法来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
(四)中华传统食养智慧与现代营养学理念高度吻合
纵观中华传统食养学与现代营养学,发现二者在对人体饮食、保健方面均有其独到之处,各自都有对方不能替代的方面。
中国传统食养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中国传统食养文化不仅符合中国以农耕为主的食物生产结构特点和自然环境资源条件,而且经过数千年经验总结,形成了非常合理、科学、多彩的内容。
张炳文教授表示“食育”很重要,也很有必要,食育已成为一个亟需破题的社会选题。我国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偏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科学精神弘扬不够,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科普有效供给不足、基层基础薄弱;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尚未形成,组织领导、条件保障等有待加强。
张炳文教授认为食育行业发展关键点在于找准自身定位、进行行业标准建设、科普资源建设等方面。要立足国情农情,适应国人体质特征和消费习惯,健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食物供给体系和东方膳食结构的食育科普。
张炳文教授重点分享了“传统食养智慧助推特色食育项目”专题,从融合传统食养智慧,讲好食育营养故事;食养素材汇编——中华传统食养智慧宝库;传统食养文化与文旅产业融合——食育载体;科学评价——食育项目设计的核心;标准建设与宣教——食育项目推广的基础等五方面结合自身多年研究经验与大家进行了详细的分享。
食育科普是合理膳食宣教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食物供给体系和东方膳食结构,张炳文教授希望与大家一起砥砺前行,开展富有传统特色的食育科普研究与标准编制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