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把中小学劳动教育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高位统筹、积极探索,推动劳动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较好地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健心”的有机统一,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构建协作协同的工作机制。对标党中央、国务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2021年省委省政府专门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包括中小学在内的各学段劳动教育一系列政策举措,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责,初步构建了党委政府统筹、上下一体推进、学校家庭共育、社会各方支持的工作体系。召开高规格的全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推进会,部署推进劳动教育工作。首次在省级层面遴选建设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14个、实验校98所、实践基地58个,长沙市、湘潭市雨湖区、益阳市赫山区入选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打造融入融合的育人体系。研究制定了《湖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2022年版)》,把“劳动”作为必修课程单列出来,按照每周不少于1课时的要求列入学校课表。组织编写了1-9年级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建立劳动清单制度,将劳动教育纳入地方教材《综合实践资源包》等,推动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将志愿服务、公益劳动、职业体验等融入劳动教育之中,超过80%的中小学实现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以班团队活动、研学实践、学雷锋活动等形式,组织中小学生到田间地头、街道社区、生产车间等场所参与社会实践,极大地丰富了劳动教育形态。
强化落地落实的条件保障。在经费投入方面,省级财政新增劳动教育专项经费,每年投入1600万元专门用于中小学劳动教育,各地以专项经费、生均经费等模式安排劳动教育经费预算。在师资建设方面,依托“国培”“省培”计划强化教师专项培训,动员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遗传人等走进中小学校园,充实劳动教育内容和师资力量。在劳动场所建设方面,统一规划布局,推动各地拓展建设了一批劳动教育场所,不少中小学校以“校园+边角”“学校+家庭”“区域+基地”等开辟劳动实践空间,打造立体校园、空中农场、学校作坊。
彰显有趣有味的育人特色。湖南各地各校寓教于乐,围绕烹饪、耕种、收纳、手工、园艺、智能制造等开发了一大批特色资源,组织开展各种劳动技能比赛和实践活动评比,让学生在出力流汗中品味到了劳动过程的快乐和劳动精神的可贵。调研显示,目前有85%的家长愿意主动配合学校开展校内外劳动教育,超过80%的学生能每周完成力所能及的劳动。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带来了学生心理品质、校风学风甚至整个教育生态的积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