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教育,关乎着学生健康成长。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城阳附属学校把食育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发挥食育教育特色,建立校园开心农场,以食育校本教材为依托,重点开展以“饮食文化进校园”为主题的劳动教育,进行学科融合,家校合育,让取自生活的素材变成学生受益终身的素养。
1.编写校本教材,开展食育课程
由校长李玲策划、副校长王善刚带领的团队编写了一到六年级食育系列教材,已经由青岛出版社出版了三个版本,由王善刚副校长担任副主编的《劳动教育烹饪》课程,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全国发行。
作为学校饮食文化课程劳动教育烹饪负责人,王善刚副校长表示,要将饮食文化课程根植于生活的土壤,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一种体验;要将课程根植于实践的舞台,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素养;要将课程创建还给教师与学生,让每个人成为创造者、实践者。将课程多元整合,技能与文化相融合,让其发挥全面育人的作用。
2.建立校园农场,种植幸福
校园农场的建立,真正将劳动教育从“田间”引入到“舌尖”,从开荒播种到田间管理、从亲自采摘到料理烹饪,每一次劳动都将更丰厚,更本真的体验带给学生。
红领巾海水稻试验田既是一次劳动实践教育,也是一次生命教育课程。亲手种植海水稻的过程,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他们自发编撰了《走近海水稻》一书,分享自己的劳动成长经历。
3.学科融合,丰富烹饪课程
学校将学科融合做为烹饪课程向更深、更广处延伸的助推力量,通过与美术、音乐、语文、地理、历史等学科融合,让劳动教育覆盖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劳动育人作用。
4.传播饮食文化,讲好中华美食故事
学校师生在国际研学项目中,积极传播中华饮食文化,中国人的煎炒烹炸伴随着师生行走的脚步来到了了异国他乡的餐桌,成为了被外国友人频频点赞的“中国符号”!
5.家校合育,共促发展
发挥家校合育作用,“每周一菜”、“每月聚餐”、每学期“美食大比拼”、“亲子私房菜”等活动的持续开展,为食育课程的向全方位育人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学校在全民战“疫”期间推出的“寻找风味宅菜”系列活动,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