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4月1日《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施行以来,多个省份创新方法、加强联动,探索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新机制。
黑龙江:积极推进校园食品安全多方共治
福建:推进营养餐工程建设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2019年3月,福建省教育厅启动为期一年的全省学校公共安全领域突出问题“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攻坚行动,将学校食品安全列入校园及周边重大风险点,做好重点防控。该省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新一轮“平安校园”考评和学校综治安全目标管理责任考评内容。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截至2019年底,福建省学校食堂“一品一码”主体数据录入率达94.35%。同时推进营养餐工程,福建省教育厅联合卫健部门加强监管及膳食营养均衡咨询指导。
天津:智慧监管保障校园食品安全
天津职业大学率先完成了包括主食加工、肉食加工和蔬菜清洗加工生产线的“中央厨房”建设。通过食材源头管控、集约化加工、推行自助就餐模式等举措,构建新型“智慧食堂”。同时,天津职业大学发挥高校公益性及服务社会功能,为周边5所中小学食堂提供半成品冷链配送。东丽区、和平区教育局积极学习先进管理经验,依托地方餐饮企业的“中央厨房”,为中小学食堂提供半成品冷链配送,解决了学校食堂面积小、粗细加工隐患多和自办食堂压力大等问题。
江西:严格规范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江西省教育厅牵头或联合相关部门印发相关文件,建立和完善了学校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学生集中用餐信息公示制、家长委员会代表参与食品安全例行检查制、大宗食品集中定点采购制等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制度。同时,对各级各类学校自主经营食堂、对外承包或委托经营食堂、学生集中用餐配送单位、校园超市(小卖部)分别作出了不同的管理规定,对学校引入企业提出明确的准入和退出条件,落实食品安全各自应承担的主体责任。
专家观点
营养专家表示,加强中小学生和家长的营养教育,是助力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另一有力抓手。中国农业大学特殊食品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车会莲表示,所谓的“营养餐”,如果任由学生挑食、偏食、,就谈不上“营养均衡”,将对学生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学生和家长开展营养教育,十分必要,这也是学校营养工作的一部分。
多项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学生营养知识水平偏低。一项对江苏省苏州和南通两市共993名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中国居民营养基础知识“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的知晓率仅为17.2%和23.6%。在态度方面,虽然有95.5%的学生认为中小学营养教育有必要,表示对营养知识很感兴趣的百分率为68.2%,愿意学习专门的营养知识的百分率仅为54.8%。多数学生营养知识严重缺乏,饮食状况参差不齐,对饮食营养知识知之甚微。
而家长营养知识缺乏也会给学生均衡营养造成严重影响。多数家长对健康饮食和营养知识都存在错误认知。很多家长认为营养就是“有肉,有蔬菜,丰盛的吃不完”,此外还会要求“色香味俱全,看着就有食欲”。很多学校为了“让家长们满意”,配餐公司和食堂给的食物都会大大超过实际需要的量,而学生也更有自主选择权,会挑自己喜欢的吃。
该如何加强针对学生和家长的营养教育呢?车会莲介绍了日本开展学生营养教育的具体情况。“为应对营养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儿童健康发展的持续性和阶段性出发,日本2005年正式在学校配置专业营养教师一职。以营养教师为核心开展饮食指导和学校给食管理,加强学生营养教育。”
从日本的经验可以看出,学生和家长营养知识缺乏,是由于学校营养教育落后,而营养教育落后的原因是营养专业人员缺乏。学校编制、经费和思想不重视以及现有营养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等多种原因,导致我国95%以上的中小学幼儿园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营养专业人员。目前仅有的营养工作人员大多无营养学专业学历,也未接受系统学习、职业训练以及经常性的专业指导,已严重影响了中小学幼儿园的营养工作的持续开展。
车会莲认为,要解决学校配备营养专业人员的问题,可以发挥食品安全与营养相关的专家的作用,结合互联网技术,通过专家授课,针对学校选择合适在校工作人员如学校食堂的管理人员、生物老师、体育老师等,进行科学、严谨、系统的培训以及严格的考核,培养和建设学校兼职营养专业人员队伍,并在专业团队的指导下进行学校营养健康的指导工作,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引导学生科学营养用餐,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