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筷子,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其实各有什么不同呢?
日本筷子,头上尖尖的,为爱吃刺身的日本人而设计;韩国的筷子多是金属材质的,更适合高温下夹着烤肉;而中国人常用的筷子,两头一圆一方,讲求“天圆地方”、“民以食为天”……三双筷子,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背后串起的是亚洲的文明与饮食文化。
作为“知味杭州”亚洲美食节期间的特色活动,5月16日,在“美食与食育”论坛上,“三双筷子”的故事就给在场的来宾上了生动一课。
本次美食节以“以食载文,和而不同”为主题,依托杭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数字经济发展优势,积极展示杭州的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生态文明之都形象。
而本次论坛则是围绕美食、食育教育、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等议题,进行中国特色的食育教育的研讨。旨在以食物为载体,以文化为核心,针对中国食育的痛点和难点,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食育体系,积极推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
吃,需要教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本次论坛中,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杭州市美食文化品牌促进会联合发起倡议:创立中国特色的食育体系,识味知食,从娃娃抓起!倡导社会各界一起联动,一起助力,推动食育在中国的发展。
▲饶平凡
在《识味知食,育人之本》的主旨演讲中,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饶平凡教授指出:“在物质丰盈的时代,怎么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他说很多人都是“不识字看不了书,不识味却乱吃饭。所以,我们在德智体美劳之外,还应该增加食育。”而食话首创的“感官食育”就是将原本应用于成人的“感官训练”,结合融入到孩子的课堂中,提高孩子的辨食力、言食力、创食力、美食力、悦食力。
▲吴敏
“吃是人一生最重要的能力。一个人对食物的态度,就是他对世界的态度。”中国食育倡导者行动发起人吴敏在《知来处,明去处——以食启智,以食育人》的演讲中介绍了发展中国食育的迫切性、杭州小学食育课程的可喜成果,以及中国特色食育之路的探索意义。并表示,希望可以通过食育教育,让每一个家庭都可以通过食育启发生活,让“中国味道”滋养当下的生活,滋养我们的孩子。
论坛还邀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丁钢强、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饶平凡教授、杭州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陈民仙校长、中国食育倡导者行动共创伙伴老板电器品牌管理总监李佳、杭州市美食文化品牌促进常务副秘书长吴敏女士,共同以“探索中国食育之路”为题展开了一场圆桌对话。
与论坛同时进行的,还有《餐桌上的传家宝——亚洲筷子文化工作坊》和《学会用舌头思考——面包品鉴工作坊》,引导学生了解亚洲各国不同的饮食文化,提高孩子的辨食力和择食力。在现场教学实施过程中,展示了食育的价值和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论坛还发布了一款亲子食育桌游——《了不起的小饭桌》食育盒子。这是一个面向家庭场景的食育解决方案,能够让孩子在和父母的互动过程中,从生产、消费、烹调到食用等各个生活场景出发,认识食物、食物与文化、食物与烹饪,食物的感官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日期:2019-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