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6日,我们的第一次直播活动顺利落下了帷幕。感谢直播间小伙伴的理解与热情,也恭喜那些中奖的小伙伴。同时,再次感谢海淀区凤凰公社提供的直播场地,感谢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中国行动平台食物教育网络执行秘书长、好吃的自然食育学堂创始人山雨老师受邀参与食育网的本次直播活动,跟大家分享了很多好的想法与见解。
食育网线上分享会直播
食育网作为一个平台,其创建宗旨是汇聚行业资源,方便大家获悉行业动态,实时了解中国食育发展。近年来,食育相关政策、食育活动以及开展食育的团队数量也是逐年增加。为了更好的梳理中国食育的发展,更好的呈现大家的工作,让更多人了解食育、了解中国食育人,食育网每年也会通过汇集整理大家的信息,梳理制作成食育报告并进行发布,这次制作的《中国食育发展报告(2021)》也得到了很多团队的大力支持与认可。
本次直播通对话形式,主要结合报告跟大家分享了食育那些事儿以及当下比较火热的劳动教育与食育的有效融合。下面,就部分问题进行盘点回顾。
一、结合食育报告聊聊食育那些事儿
了解一个行业,行业的发展现状最不容错过。因此,食育网通过梳理分析大量的数据,对包括食育相关规范性文件、食育活动、食育团队开展数量、食育开展形式在内的中国食育现状进行分析,编写了中国食育发展概况,在这个板块既可以看到国家政策的一个发布趋势、当下食育主要的开展形式,也可以看到食育在当下存在的一些困惑。
政策的发布对食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根据报告的分析可以看到国家对这块也是越来越重视,也让大家看到行业的发展越来越明朗。但通过对行业的梳理发现,随着食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像食品、配餐、旅游等行业的企业不断加入进来,这些企业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规模与实力,给食育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为专门开展食育的团队或企业带来挑战。对这种现象,山雨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山雨老师:有更多机构、企业关注、参与食育,对食育整体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不同领域发挥自己优势,分工协作,在食育这个“生态系统”中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共同推动食育理念的普及,推动食育发展。
虽然近年来食育团队开展数量不断增加,但相对其他行业来说仍属小众,食育实践案例就会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对此,食育报告通过全方位了解与筛选,邀请不同的团队编写了不同主题的食育案例。山雨老师在报告中也分享了自然食育内容,这里山雨老师以自己团队为例,就食育开展方式与开展效果进行了描述。
山雨老师:食育学堂从2017年成立以来,也是不断在食育领域深耕,从这几年积累的经验来看,不同年龄(学前、学龄、成人)、不同场景(农场、校园、线上、社区或室内),开展食育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在开展食育的过程中也是要多思考、多积累、让课程和活动更加体系化。
食育学堂从自身实践出发,深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和食物、环境相关理论,总结出“可持续食物综合教学法”的食育活动设计、执行和总结迭代的方法。这个方法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将食育活动的目标逐层分解,在围绕分解后的分目标来搭配、设计不同的具体环节,这样来确保食育活动总体目标的实现,保证效果。
同时,食育学堂也发现食物认同感深的家庭,课程开展效果会更好,食物链接感比较弱的家庭,课程中就需要更多导入和连接的环节。目前食物教育还处于理念普及阶段,在开展、实施课程中,要特别重视课程的导入、链接、唤醒受众对食物的觉知方面的内容。
食育开展形式越来越丰富,不过目前食育的开展方式主要还是通过食育进校园的形式进行开展。当下也有很多学校认识到食育的重要性,开始把食育作为校本课进行开展。像报告中提到的信阳市新县光彩实验学校、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团结湖分校、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北京市大成学校、北京市日坛中学实验学校等学校已经学校纳入校本课常态化开展,或者将食育结合不同学科、不同主题进行摸索开展等等。
此外,报告也邀请食育实践老师与团队结合多年研究与实践经验,针对食育发展及大家关心的问题发表观点或提供一些建议,这里也是凝结了各位老师多年的智慧结晶。另外,报告最后也是增加了国外食育情况简介、中国食育开展单位信息簿、食育书籍推荐等内容,希望能够给到大家一些启发。
二、劳动教育与食育的有效融合
最近教育部印发了《劳动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标准》,前段时间还上了热搜,里面有提到与食育相关的内容,像《劳动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的使用以及农业生产劳动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掌握营养膳食等知识与方法,学习餐桌礼仪等等。但这些都是方向性的内容,如何结合这个课程标准设计适合每个年龄段的课程,并将食育融入其中?山雨老师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教学方式以及食育的核心给出了解释。
山雨老师:小龄儿童更适合体验式教学,青少年更适合项目式学习并加大和学科的结合。开展食物教育,要尽量把重心放到“育”的部分,以参与者为中心,让孩子们通过食物和食物系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有更多体验和感受。要建立大食育观,儿童和青少年,在食物、食物系统、饮食文化的背景下,自主学习,一方面让自己的食物行为更加健康可持续,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升,有一个全面的发展,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对此,山雨老师以“原始人磨麦子”为案例进行解读,以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
原始人磨麦子
活动内容:让儿童和青少年在农场体验收获小麦,并动手把麦子磨成面粉,烤制面饼。
小龄(5-8岁):建议用戏剧教育形式,集体扮演成原始人,用最简单的石板、石块等工具劳动,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喜悦。
大龄(9-15岁):在上述基础上,在导入环节或者活动结束后,回到校内的活动专题课中,增加小麦的植物学知识和营养常识,与历史、地理、自然、语文、科学、艺术等学科知识相结合,等如人类驯化、食用小麦的历史,小麦引入中国,最早的种植地区,仰韶文化,黄河流域;加工小麦过程中用到了哪些科学原理?怎样制作、装饰可以让面饼更加美观?通过一次课外食育主题的劳动体验,让同学们了解粮食得来不易,同时也让课本上的学科知识鲜活起来,与真实的生产、生活结合在一起,激发同学们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直播最后,山雨老师结合多年的食育实践经验,为食育开展提供了两点建议:
1.食物教育是真正的全感官教育,要结合体验开展食育;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是饮食大国,有着悠久丰富的饮食文化传统和哲学智慧,食育一定要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未来希望有更多的团队参与进来,也希望大家可以提供更多建议,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报告,使报告发挥更大的价值。
目前,晒食育报告活动仍在进行中,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晒图、视频、文字等形式不限,也感谢以上老师的积极分享,更多内容可以关注食育网公众号、视频号。
活动指路:“晒晒你的食育报告”征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