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但我想有两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把食育纳入劳育这项工作是否会受重视,如期开展。虽然劳动教育已经在政策上国家非常重视,但是在具体落实上还属于边缘性的课程,所以想让教育部门从上到下重视起食育的这项工作有难度。
二是,食育本身在基础教育的学科中是有要求的,健康教育加劳动教育如果能够很好的系统设计一下教育内容是可以把食育的内容完全融入的,但是是否有专业性的人才可以做这项工作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放弃肯定想过无数次;坚持下来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责任,做食育这么多年来,大家对于食育推动计划的信任,以及现在取得的成果,在这一路上获得的支持,都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二是,热爱,在做的过程中最兴奋的事情就是看到孩子们有变化,那是很强的动力。
食育推动计划是以推动食育进入基础教育为基本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比较大的困难:
一是对于学校教师的培训不稳定;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培养的冲突,在学校里除了需要考试升学的学科以外,对于其它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会出现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倾斜,所以能够稳定的培养一批教师开展食育工作有难度;
二是模式在推广的时候缺少经费;教育部门、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有限,经费保障;
最需要的支持:1、高校科研方面的支持;2、项目经费上的支持。
目前中国已经有一部分和“食”相关的企业开始行动了。我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参与食育。因为这是利国利民利己(企业)的事,从日本的案例来看,企业做食育既对社会有贡献,又能提高员工健康意识以及工作积极性,还能与消费者产生更好的连结,从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希望更多企业能意识到这一点,我们非常愿意携手更多优秀的企业,助力食育在中国的发展。希望大家一起“用食物来承载教育,从碗里看见地球”。
目前食育师的概念很新,也不是一个必修课,但是一个加分项,学习后,可以为自己当下的事业赋能的。所以我认为食育师培训的受众群体很广。可能最先参与学习的是:营养师、老师、厨师、与“食”相关企业的工作人员等。我们携手日本食物观教育研究所,日本学习院女子大学共同推出的食物观教育培训是相当专业和落地,近期会在线上开放日本食物观教育研究所的食物观教育版权课程及食育师资质认证。在日本,食物观教育是一门大学课程,它有完善的体系,教育理论,以及教育手法,在日本也有多年的践行,能很好的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相信大家学习后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我们也期待届时有更多人来参与学习,希望我们食育人的团队越来越大。
首先这个需要看你们配餐中心的客户是谁,比如学生,或者公司职员,或者医院,养老院等。我们需要根据你们的顾客群体去做专业的建议,群体不一样侧重点也不一样。最开始大家可以参考我提到了大多数日本企业会选用的方法:参观工厂,开设料理教室,提供健康食谱,在公司网页上提供食育的相关信息,科普食物的营养,研发或提供健康营养的菜谱,开发一些营养均衡的食品去推广,开发食育的教材,和周边的农林水产相结合开展体验活动等等。大家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去找一些点尝试开展食育活动。
把食育作为兴趣去做和把食育作为事业去做的时候是完全不一样的。当下我为了做好“食育”,需要考虑很多事情,感觉耗费大量精力在非食育之上,其实我更希望自己静下心来探索和记录。目前食育对于国人来讲不是痛点,也不是刚需,更没有被重视,所以推动起来很慢,成效不大。作为企业来讲,难点是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 最需要的支持:一是政策的支持,政府层面来推动这件事。二是需要资金支持,当下盈利比较困难,如果有资金支持,相信我们会做的更好,走得更远。三是需要人才支持,期待更多人参与进来,一起推进食育在中国的落地。
理论课程只要是开课年级的学生,都能全员参与。实操课课程只能分批次去开展,一次性并不能保证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实践基地:所有学生都能参与。
要想在农村地区的学校,确保学校的食育知识能改变孩子的家庭饮食习惯,必须做好家校共育工作,让家长积极参与学校食育工作。
食育课程中有涉及到中国食文化,如:筷子的正确使用、餐桌礼仪与文化、中国传统节日等等。
做好协调并不会感到吃力,因为我组建有食育团队。确定想过做专职。
推进食育工作,需要家长、社区、社会各界的支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需要得到赞助、筹集经费,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多的经济支撑。
接触食物越多的环节,就能有更多的场景和机会自然的学习到各种食物所具有的信息。但我们也不能总是抽象的讲食育而脱离了食物、脱离了生活。所以要从像是包饺子这样真实具体的食物与生活场景入手,延申到各种各样食物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各个环节,从而让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自然而然的从食物中学习。
食育是个大概念,包罗万千。落到食育课层面,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切入点。虽然我上面提要延申到各个环节,但这之间并不矛盾,一个具体的切入点也是引导参与者更容易理解与进入的关键。比如戏剧食育、绘画食育就比食育更具体,自由戏剧食育就比戏剧食育更具体。就切入点而言,越小越深。
两个角度,一个是无论要涉及到食育中的任何一个部分,如数学、语文等等,都有作为一个学科的内在知识逻辑和系统,作为教育者一定要尽可能深入的了解、理解这个逻辑并基于此进行设计。另外一个就是了解儿童发展的内在逻辑,一般孩子的普遍规律与对特定个体、集体的发展状态都要进行了解并做出判断,基于此进行设计。另外提醒一点,一般食育都是跨学科的,所以如果涉及到多学科,那么跨学科视角或者融合教育的视角也需要补充进来。
在设计开展自然食育活动时,会以天然食物为载体,运用自然教育、教育戏剧中的方法来开展活动。
比如2019年在杭州三生谷举办的“微生物是看不见的魔术师”自然食育夏令营中,教育目标是让都市亲子家庭了解微生物与健康、微生物与土壤、环境的关系,进而避免过度消毒,建立与土壤的连接。
食物方面,我们用在地的天然食物,以及用天然食物制作发酵食物;自然方面,夏令营期间我们带领孩子们培养、观察土著菌,以当地泥土为主要材料,进行自然艺术工作坊等;用以上的方式帮助孩子们直观的了解微生物及微生物的作用。戏剧方面,整个夏令营用绘本《微生物是看不见的魔术师》为线索,小朋友们熟悉绘本后,老师会鼓励、引导他们结合夏令营期间的所学所玩所感,创编出关于微生物的故事和剧本,并且用创造性戏剧的方式表演出来,作为最后的结营演出。
通过以上集中方式的有机结合,自然食育活动会更佳有趣有味,体验感更强,有助于参与者将这些感受内化成自己的行为。
万事开头难,食物教育在国内发展不久,在推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优先解决的,主要是师资的积累和培养公众对食育的认识,有了老师和学生,探讨一种教育及其教育目标才有意义。 好吃的自然食育学堂和我们的资助方中国绿发会良食专项基金正在推动的“未来知食力——可持续食物体系在中国的教育实践”项目,旨在培养自然食育师资及向公众普及围绕可持续食物体系的自然食育理念。欢迎大家关注支持。 聚沙成塔,滴水